第23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2 / 3)

加入书签

战胜,也是他李成桂最忌惮的存在。

一个人,一旦意志被动摇,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然后纳哈出的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

彻底瓦解了他最后一点抵抗情绪。

只见李成桂长叹口气,说道“高丽王辛禑本非先王血脉而窃居王位。”

“后又首鼠两端侍奉两国,我高丽上下无不对其恨之入骨……”

“今大明王师征讨贼王,我高丽上下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我李成桂虽卑贱,却也识得大义,愿为将军效劳。”

冯胜大笑道“哈哈,有李将军相助,大事可成矣。”

“将军且放心,你之功劳我皇必有厚赏。”

为什么没有将纳哈出送到应天去?就是为了给高丽人一个震撼。

只是没想到,第一個目标就是李成桂,而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计谋得逞,冯胜自然很开心。

李成桂归降,高丽将再无人能抵挡大明的兵峰。

之后的发展过程也确实如他所想。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李成桂就是当代高丽战神。

他的投降对高丽军心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说的夸张点,高丽王辛禑投降,带来的影响都没有现在这般大。

有李成桂的使者带路,沿途城池望风而降。

偶然遇到有不从者,也基本士气全无,坚持不了几天就被攻破。

大明军队毫不停留,直奔高丽王城开京。

与先一步到达的水师汇合。

进度条往后拉几天,大明是水陆并进攻打高丽。

一路是冯胜率领的陆军,奇袭义州俘虏李成桂。

一路是俞通海和郭英率领的水师,直达京畿湾(江华湾),将驻扎在此地的高丽水师一举歼灭。

此地距离高丽首都开京只有四十里,且有水道直通开京。

在歼灭高丽水师之后,俞通海率军北上支援陆路进攻,并为孤军深入的大军输送粮草。

郭英则率四万人顺着漕运渠道直达开京,彻底切断了开京与外界的联系。

大明的动作太快太突然,高丽上下直到此时才反应过来。

然后开京陷入了混乱。

郭英没有直接攻城,而是让人不停喊话,历数高丽王辛禑罪行。

非先王血脉,与北元勾结,暗中向纳哈出输送粮草和奴隶。

大明天子震怒,派军讨伐不义贼王。

希望高丽臣民能擦亮眼睛,帮助王师拨乱反正,让两家重归于好。

啥,你们要证据?

纳哈出已经投降,要不然我们怎么有余力攻打你们。

接二连三的消息,直接把开京里的人搞蒙了。

最让他们震撼的,还是纳哈出投降。

毕竟那是当了他们百年主人的北元人啊。

这才几天,竟然就败了?

不,准确说是纳哈出竟然就这么投了?

大明的威势竟至于此?

在震撼之余,开京高丽人分成了两派。

一派自然是不信,那可是北元,还有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会投降?

明军肯定是为了蛊惑人心。

天朝上国,竟然用这样的小伎俩,实在可笑。

就连很多原本心向大明的人,对于这种入侵行为也非常的愤慨。

但还有一部分人,则对此深信不疑。

去年大明千人使节团营造的氛围还在,读书人和部分文武对大明那是非常向往。

发自内心的认为,高丽应该一心侍奉大明,不应该有二心。

明明说好的两不相帮,你私下竟然帮助纳哈出,这是背信弃义。

考虑到先王的英明神武,莫非你真不是先王血脉?

但凡你还有一点廉耻之心,就应该主动上书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忠心侍奉大明。

至于纳哈出投降之事?

自然不会有假,区区北元余孽焉敢抵抗王师,定然是望风而降。

连纳哈出都投了,你们还想负隅顽抗吗?

于是,双方先发生了争执。

一方认为对方卖国,一方认为对方死到临头不知悔改。

高丽王辛禑也彻底慌了。

不管纳哈出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大明的军队突然出现,并包围了开京这都是事实。

现在问题来了。

怎么办?

打?他没那个胆子。

投?更不可能。

那么,能不能派人去和明军洽谈呢?

就在他惶恐不安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他就是门下侍中赞成事、六道都巡察使崔荣,一个能在威望上和李成桂相抗衡的人物。

和李成桂出身低微不同,他出身贵族之家,曾因抵抗倭寇入侵而成名。

后因为政治原因被放逐,离开了权力中心。

等辛禑登基,他重新进入权利中枢成为宰相。

名义上职务甚至还在李成桂之上,但实际权力比起掌握军权和财权的李成桂,还是要差很多。

关键是,此人是标准的高丽野心家,既不尊北元,也不尊大明。

他想做的是吞并辽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