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1 / 1)

加入书签

卫渊与燕达依旧保持沉默。

韩章等一众大臣,陆续推荐了几名臣子,都比较年轻。

比如那范纯仁,乃是范文正公之子。

还有苏澈,出身苏家,还有海家与几名嘉佑二年的进士。

经由皇帝开口,所谓的,本朝第一大案,也便落下尾声。

“.”

“邕王虽已故,可毕竟也是宗室子,是朕的儿子,要予以厚葬。”

赵祯才正式召见卫渊与燕达。

磨炼,然后担任吏部尚书?

那么重要的一个职务,是用来磨炼的吗?

听到这里,韩章等人便也明白了赵祯的意思。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不管以后二王后裔会遇到什么波澜,但就现在来说,赵祯已经做足了表面工作,不失为一个‘仁’字。

文章只是文章,太过理想化,难以推行。

据说司马君实年幼时有神童之名,还闹出一个‘砸缸’的事,引得时人津津乐道。

赵祯卖了个关子,并未直接说出人名,而是让他们看了一篇文章。

待韩章等人退下之后。

“此人.确有改革之才!”

赵祯语出惊人道:“王安石,字介甫。”

因为与吏部挂钩,所以,他必须得问清楚,皇帝让一个改革派臣子去做吏部尚书,到底什么意思?

赵祯笑道:“朕与诸公意见相同,只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错,但是尚缺磨炼。”

“臣只在邕王身上,搜到了这封信,请陛下恕罪。”

此文章名为《上皇帝万言书》。

这门下侍郎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帝王宝玺与吏部一同管辖外官和流外官考课诸多事宜。

赵祯看着卫渊,道:“这件差事,你办得极好。”

韩章先夸一句,又引出内心堪忧,是要让赵祯慎重抉择。

“请陛下慎重决断!”

“朕只是想要审问于你,朕,不信你会叛国啊。”

没想到,在‘知否’的世界里,也有此人。

赵祯看了以后,忍不住长叹一声,喃喃道:

“你我父子,何至于此?”

司马君实,自称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代。

赵祯痛心疾首道:“国朝出了这么大的案子,是朕失责,朕要颁诏罪己。”

此人虽在仁宗一朝未得重用,但是,在仁宗下一任皇帝继位后,此人升官速度,犹如坐上火箭。

“二王后裔,皆降爵一等,交由太常寺供养,也算不枉朕与二王父子一场。”

说罢,还闭上了双眼。

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做,专门跑到南边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片刻后。

在大周当官,不认几个有名的祖宗,都担不起‘门第’之称,也难以给家中子嗣寻些好姻缘。

卫渊认为,邕王的后裔,可能要比兖王的后裔好过一些。

当时被不少朝中大臣们所议论,都觉得他是个傻子。

“国有奸佞,非陛下之过,乃臣子之责也!”

随着大案落幕,朝中的确急缺人手。

这两个职位,主要负责教授太子某些特定的文化知识。

韩章拱手询问,“陛下,不知此人姓甚名谁?”

“朕有意让你担任太子少傅一职,由王安石担任太子少师。”

“二王虽有过错,但朕念在父子情分,就将其削爵发配岭南。”

坐在一旁案前的起居郎,想了想,写到:‘二王通敌,帝痛哉,遂罪己,卫、燕二使相劝’

韩章等人齐齐作揖。

司马君实连忙作揖,“请恕臣愚钝。”

卫渊要是兖王,也死了算了,最起码能落些清净。

不过,赵祯却并不满意,

庆历二年进士,随后一直在地方为官,颇有功绩。

卫渊将不少官吏指认两王通敌的证据呈上,随后道:

“陛下,臣今日奉旨抓捕邕王时,一时不察,让邕王自尽了。”

太爱说大话了。

太子少师与少傅,在大周是从二品的官衔,虽然官阶较高,但更多的是荣誉职称,权力不大,是为有衔无职。

紧接着,门下侍郎司马君实突然开口询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