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赢得皇帝信任(1 / 1)

加入书签

嘉佑帝详细的看完那些军中标语。

将重点放在了最后一句,‘听帝指挥...’

古往今来的皇帝,都担心边将势大,武夫掌权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哪?

不就因为皇帝担心自个儿指挥不了军队?

可这标语,明显说了,要忠诚于自己这个皇帝。

足可见,卫渊的忠诚!

“朕果真没有看错他!”

“他是个好忠臣!”

“告诉卫渊,朕再交给他禁军三营,凑够一万兵力,让他好生训练。”

就连嘉佑帝也没想到,他所言的‘好忠臣’三个字,竟被载入史册当中。

成为后世人研究卫渊心理路程的一重大依据。

而时人更是有‘好忠臣,可护大周三十载无恙’的话流传天下。

这好忠臣,自然就是指的卫渊。

嘉佑帝身边,正站着韩大相公还有兵部尚书曹耀衡。

听到官家亲口御言后,首先是韩大相公微微皱眉道:

“陛下,各州团练使,大都只训练五千甲士左右,可这卫渊,再给他三千兵力,就上万了。”

大周的军力驻守,较于各朝有很大不同。

前朝都是挥举重兵,驻守在边境一带。

而大周却是将全国近乎一半的兵力守在京畿,另有一半,驻守在各地城关。

比如代州,只有七千人,而与代州相邻的定州,也有七千兵力。

除了这些边城重镇外,各州府几乎都有五千到一万的兵力驻守。

一旦代州有危,皇帝一声令下,各州府都会积极响应,顷刻间就能汇聚三十万大军前往边关。

之后,再遣名将挂帅,率领禁军北上御敌。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不会有一将独大的情况出现。

可坏处也很明显,若是敌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快速攻城掠阵,则大周北境危矣。

卫渊前世历史上的宋朝,就是被北方异族快速攻城,使各州府驻兵的方法出现明显弊端,最终酿成兵围汴京的惨剧。

然而,无论是宋还是周家皇帝,防自己人要比防外人狠得多。

嘉佑帝这一朝还稍微好些,毕竟是真想培植一些可以带兵打仗的将军。

要不然,当年他也不会硬生生破格提拔狄青。

此刻,嘉佑帝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当朝宰执韩章,正色道:

“朕观卫卿有练兵之才,所以想让他多试一试,至于其他的,倒是无妨,朕信他。”

能用标语的方式,日日告诉麾下士卒要忠诚于皇帝的将领,他岂能不信?

韩章也是顺口一言,又想起当年狄青之事,遂识趣闭嘴。

待韩章与兵部尚书曹耀衡离开宣政殿时。

后者见到韩章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便是好奇道:

“韩相公,您这是怎么了?”

韩章苦笑一声,道:“没什么,只是想起武襄公了。”

武襄,乃是狄青的谥号。

曹耀衡神情一愣,“连您都觉得,那卫渊,酷似武襄公?”

韩章道:“今日陛下知卫渊忠心,却只对其增兵,而不封官,你可有想过为何?”

“包括此前雁门大战,以卫渊的功绩,足以将他调到京都,但陛下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曹耀衡略微思索片刻,下意识脱口道:“您是说,官家担心他,会成为第二个狄青?”

韩章点了点头,“自我大周开国以来,武襄公是唯一一個以武人身份成为枢密使的。”

“当初陛下破格提拔武襄公,引来多少大臣反对?要不是范文正公帮助官家力排众议,武襄公又岂能做到那个位置?”

“可破格提拔之后呢?武襄公还不是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世人说是我害死了武襄公,我不反驳,可也不承认。”

“我心里,是一直敬重武襄公的,那时,无论边关有多少事情,我从未有过太大担心,因为有武襄公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