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鲁家(1 / 2)
鲁大人的宅子位于太原知府府衙旁边的东条街,闹中取静,小巷两旁全是高墙灰瓦,郁郁葱葱的樟树、槐树、枣树从院子里伸展出来,像把伞似的挡住了夏日直射的日光,让人走进来就感觉到了一股凉意。
住在这里的人家非富既贵。
姜宪扶着情客的手臂下了马车,问何夫人:“当初我们家为何为不选在这里置买宅子。”
比起总兵府后街的喧闹,这里要好很多。
何夫人脸色微红,道:“原来也是想在这里买宅子的,可没有买到。”
也许有人家不愿意卖。
姜宪没有再问。
因为鲁夫人已在七八个丫鬟媳妇的簇拥下满脸笑容地迎了出来。
“你可算是来了。”她上前就拉了姜宪的手,“丁夫人和李夫人可都到了,正要问你呢!”
“这不刚刚换了个随车的婆子,在路上耽误了时间吗?”姜宪随口和她寒暄了几句,侧过身来,把随她过来的何夫人和李冬至、何瞳娘引见给鲁夫人。
“欢迎,欢迎!”鲁夫人热情地道,“我还怕您和两位小姐有事来不了。你们一来,如今可算是圆满了。”
“鲁夫人太客气了!”何夫人应着。
众人说了几句话,就随着鲁夫人去了鲁家今天待客的花厅。
姜宪在花厅坐下,不由暗暗点头。
她们做客的花厅是个三间的敞间,南边有个小小的池塘,北面有个小小的花圃。南、北两边都是金丝楠木镶琉璃的槅扇。如果推开南边的槅扇,隔着小池塘,有个戏台子。若是推开北边的槅扇,隔着花圃,是个大花园。
如今要唱戏,就开了南边的槅扇。
一眼望过去,绿树成荫,草木扶苏,池塘上还有两三对鸳鸯悠闲地在湖里游着,池塘边的垂柳轻扶在水面上,景致十分的优美。
鲁夫人接过小丫鬟捧上的果盘放在了姜宪手边的茶几上,笑着从果盘里挑了个深红色的李子递给姜宪:“你尝尝,我自己种的。”
“您还喜欢这些!”姜宪有些意外。
丁夫人和李夫人坐在姜宪的对面,闻言那李夫人笑道:“她何止是喜欢种果树,还喜欢做绢花——她们府上的小丫鬟做的绢花,每年都当年节礼送给我们,不知道为她省了多事呢!”
那语气,一听就是在打趣鲁夫人,却再一次让姜宪感到了惊讶。
鲁夫人呵呵地笑,对姜宪道:“你别听李夫人的,她就是想笑我不务正业。我去年因为忙着和府里的丫鬟做绢花,把袁家大太太的生辰记错了,别人都去吃酒,就我没去不说,还第二天急巴巴地赶了过去,这都成了太原府里的大笑话了。”
她说着,神色间并见愁苦,反而隐隐透着几份自嘲。
敢自嘲的人,都心里无比强大的人。
姜宪突然想到小时候太皇太后对她说的一句话。
她不由对鲁夫人另眼相看。
何夫人下首坐着王参将家的夫人。
她几次想和王夫人说句话儿,可看见王夫人一直和坐在她下首的钱夫人说着这几天的天气,怕秋后会连降暴雨,影响着今天的收成,她插不上话,只好坐在那里干着急。
好在王夫人不是那种只顾自己说话的,等到话题暂告一段,她歉意地朝着何夫人笑了笑,道:“我们说这些你听着很无聊吧!钱大人最先入仕的时候,在汾阳做过县丞,管着农桑,养成了习惯,钱夫人也跟着很关心农业。”
何夫人干巴巴地道:“这是好事啊!可我不懂,不然也可以和大家讨论一番。”
“有谁真的听得懂!”钱夫人叹气,道,“我也不过是听我们家老爷说的。去年山西的收成就不好,如果今年收成还不好,怕是要……”她把“民暴”两个字咽了下去,改成了“那些农家的日子越发的艰难了。”
这个何夫人听得懂,她道:“从前我在福建的时候,靖海侯府会领头带着我们这些人施粥。”
钱夫人听了欲言又止。
何夫人忙道:“我是个直性子。是不是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夫人您只管告诉我就是了。”
钱夫人看了王夫人一眼,见王夫人神色坦然,这才低声道:“官府都没有开仓放粮,我们要是施粥,岂不是说君主不仁?”
何夫人吓了一大跳,忙道:“您就当我没有说过好了。”
钱夫人见她脸都白了,知道何夫人也是个老实人,倒生出几分结交之心来,她主动转移了话题,说起这些日子北街卖冰饮的乔记据说又出了新品种……
何夫人笑着表示如果有时间肯定会去尝尝。
正说着,施夫人和施家三小姐、庄夫人等人到了。
这次庄夫人还带了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那小姑娘和庄夫人长得七、八分相似,长得颇为平常,可一张小脸却扬得高高,看上去显得既倨傲又娇纵。
鲁夫人向大家介绍这是庄夫人的女儿。
姜宪就在她给自己行礼的时候把手上戴着的一个羊脂玉镯子赏给了她。
她大方地行礼道谢,随着管事的嬷嬷去了花厅边的厢房,几家的小姐都在那里玩耍。
紧接着,陆夫人和陆家大小姐也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