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开科举 兴仕途!(1 / 2)
听到北辰的话,嬴政也没有隐瞒,开门见山的道:“不错,虽然如今的六国疆域已经尽数归于大秦,但不同国家的百姓之间,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字习俗,都有着不小的差异。”
“为了能够让帝国的上千万百姓真正的团结起来,我废除了他们之前的制度、律法,以及使用的文字货币等。”
“但想要办成这件事,所遇到的阻力却比我想象中的要更大。”
“像钱币、度量衡等方面的变革还好一些,毕竟对百姓的生活不会造成本质上的影响,所以没有收到太大的排斥。”
“真正难以推行的是秦国的律法,以及文字。”
北辰闻言,说道:“秦国的法律比较严苛,遵守新的律令也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在违背了法律之后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原本六国百姓就畏惧大秦,现在看到了严苛的秦律之后,心里面肯定不愿意接受。”
嬴政点了点头,北辰所说的正是最关键的一点。
随后他又接着说道:“除了律法之外,文字的推广也碰到了比较大的困难。”
“各国的文字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与使用,都已经深入人心,想让他们突然接受新的文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更何况,相当一部分人到现在还将大秦当做敌人。”
北辰开口说道。
嬴政微微点头:“没错,无论如何的三令五申,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学习秦篆与隶书,依然在使用原本的文字。朕总不能强行将文字都灌进别人的脑袋里,获或者将之都给杀掉吧?”
“如今的书同文,也不过只能在公共场所实行起来,那些百姓私下里使用什么样的文字,就不是朕所能约束的了。”
“而若是无法让文字与律法深入人心,那么民心定然是散乱的。”
“自己在的时候无人能管够撼动大秦帝国,但若是自己不在了,那些躲在暗处的牛鬼蛇神定然会跳出来。”
“到了那个时候,要是民心依然无法向秦,那么整个帝国都会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
所以他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天下的民心都给收拢起来,留下一个稳固的国家。
想到这里,亲政轻轻叹了口气,虽然他是帝王,但同样也由办不到的事情。
听到这番话,北辰笑了笑,他早就料到了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在闲暇之时也曾思考了一下对策。
看向前者说道:“陛下,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且也不宜发力过猛,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激起六国百姓的反抗心理。”
听到这还,嬴政就知道对方应该是有了对策,问道:“你有何想法,不妨直说。”
北辰开口道:“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想要收服人心,要比征服六国城池要困难的多。”
“依我之见,与其费尽心思迫使原本的六国百姓接受新的事物,道不如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秦国的律法与文字。”
“那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嬴政又问道。
北辰微微挑眉,口中吐出两个字:“科举。”
听到这个新鲜的词语,嬴政也来了一些兴趣,接着问道:“何为科举?”
北辰回道:“人才是一个国家能够发展的基础,周朝时期便有世卿世禄制度,后来又演变出了举荐等选拔人才的方法。”
“之后我创办了天道学宫,让更多的人获得了学习与晋升的机会。”
“而刚刚所言的科举,也是一种选拔贤才与官员的方式,只不过将这种方式称之为制度更加准确一些。”
听到这里,嬴政看向北辰,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北辰道:“简而言之,科举就是一种通过考核的方式,来进行大规模公开式的选拔。”
“如今大秦废弃分封,而使用了郡县制,刚好可以促进科举制度的实施。”
嬴政开口:“那么具体又应该如何操作呢?”
北辰答道:“关于科举制的具体实行,咱们可以按照地区的等级来进行分级别考核。”
“比如,可以将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等级,乡试、县试、郡试、殿试。”
“顾名思义,乡试就是在各自的乡里举行,有县里的官员进行出题,然后让想要参加科举的人到固定的场所进行测试,成绩比较优秀的人,就可以去现里参加县试。”
“以此类推,县试成绩优异者,则可以到郡中参加下一轮考核。而通过了郡试的人基本上都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了,这样的人就可以来到咸阳,参与最后的殿试。”
“殿试的优胜者,就算是放眼全国也定然不会是泛泛之辈。”
“对于这样的人,陛下可以委以重任,至于剩下的考生,也可以根据考核的成绩将其分配到其它的位置上去。”
“这样一来,就能够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来对其进行区分,为大秦选择更加优秀的人才与更加贤能的官员。”
听到这番话后,嬴政的的心中也微微有些震动。他没想到,对方的这个想法居然这么庞大,直接笼罩了整个国家。
虽然这个科举制度,表面看上去是一个选拔贤才的方式,但实际的意义却是一场变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