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即将的崩溃?(1 / 2)
餐厅里所有椅子椅背上包的布,都画着一幅国旗,让整个餐厅看起来非常国际化。
方自归眼前的一排椅背上,有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加拿大的国旗,但是并没有美国国旗。
塞谬先生居高临下地坐在高脚凳上,眼神里充满了哲理,让与他确认过眼神的听众,很难不被折服。
大约讲了半个小时,塞谬最后说:“八十年代末,弥尔顿.弗里德曼曾经盛赞中国的经济改革,但九十年代末,也就是几年前,他在参观了邓老先生一手打造的浦东新区之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浦东不是市场经济,而是一个躺在金字塔里的死去法老的纪念碑。浦东,让弗里德曼感到惊讶,浦东遍地起重机的景象,证明了中国人对市场经济知道的是多么少。他们不懂市场经济学,不懂货币主义理论。浦东完全建立在国家债务之上,是计划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的结果,这一切是无法持续的。有个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一九九九年,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是60%,写字楼房租因此大幅下跌。由此,我们不难预测浦东的未来。”
【注:弥尔顿.弗里德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塞谬停了下来,沉静,等了一会儿,大家才意识到他的分享结束了。
雷尔夫从塞谬的发言中又获得了一些灵感,说:“谈到中国遍地开花的开发区,我可以做一些补充。它们通常位置偏僻,并且期望通过政府支持去发展。政府提供的资金常常免费,所以创业孵化器像那些国有企业一样没有成本概念。当年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第一批居民通常包括了律师、商人和银行家,最早出现的建筑是教堂和市政大楼。开始的时候日子确实艰苦,但至少一开始,美国的开发区就有社区和法律。而在中国的开发区,早期阶段只有工厂、商店和自由市场,一切都是生意,没有律师事务所,没有独立工会,没人修建教堂和寺庙,没有私人报纸,连政府官员和警察也很少见。”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方自归。
方自归再次站了起来,“我们采取渐进式改革,而不是塞谬先生所赞扬的苏联式的休克疗法,是因为渐进式改革的道路更加稳妥。没错,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确实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可如果明知道一下子跳不过去,还非硬往下跳,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我认为非常愚蠢。我们通过渐进改革创造经济增长,逐渐还清我们的历史负债,让鸿沟越来越窄后再跳过去,对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复杂国家来说,难道不是更聪明的一种做法吗?”
雷尔夫道:“Victor,你应该读读去年在美国出版的《即将崩溃的中国》。像弗里德曼一样,大多数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改革不乐观。最近的《外交政策》上,刊登了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两位教授的文章,文章的结论,也是印度终将超越中国。”
九二年说历史要终结了,零二年说中国要崩溃了,方自归心想,美国人的道路自信,确实打破了宇宙纪录。
方自归问:“为什么说印度能超越中国?”
雷尔道:“简单地说,中国经济受制于不可靠的外国投资及技术。而印度在企业家精神、金融体系、民主政治等更可靠因素的推动下,终将超过中国。”
方自归反驳道:“那为什么七十年代,印度的人均GDP比中国高,而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几倍?如果中国企业真像塞谬先生说得那样没有竞争力,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能够从十年前的一百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三千亿美元?”
雷尔夫道:“那是因为巨大的出口补贴。中国出口商每向美国出口一美元商品,实际上只收六十美分。而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一美元商品,中国要收30%的关税。美国工人可以和中国工人竞争,但他们竞争不过被操纵的汇率。”
方自归冷笑道:“笑话。操纵汇率?为什么八九十年代不说中国操纵汇率?从八十年代末到现在,汇率一直在10:1和8:1之间波动,并没有大起大落。美国工人的小时工资是中国工人的五十倍,美国工人怎么与中国工人竞争?美国连普通操作工都开车上班,怎么跟中国工人竞争?”
雷尔夫道:“其实公平竞争的话,中国公司对西方公司不构成威胁。”
方自归问:“为什么?”
雷尔夫道:“最重要的一条原因,中国公司缺乏创新。中国人还走在低端仿制和假冒的道路上,中国对知识产权没有足够的保护,中国的教育几乎全是记忆与背诵,这些都导致整个社会缺少创新的动力。”
方自归道:“中国的教育确实需要改革,但中国的教育可并不都是背诵。那些屡屡在国际数学和物理竞赛中获奖的中国学生,难道靠的是记忆和背诵吗?况且,创新用的是这个,”方自归用右手指指自己的脑袋,“我去过美国才知道,中国人的这个东西并不差。”
胡尔达小姐插了一句,“事实是,中国现在远远落后于西方。”
方自归针锋相对,“事实是,二十五年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长10%,名列世界第一!”
塞谬道:“可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从一个低得可怜的基础上开始的。看似快速的增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