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抓住相会的机遇(2 / 3)
“我喜欢重庆。”莞尔一边用餐巾纸擦眼泪,一边继续战斗。
“诶诶,喝口啤酒。看把你给辣的。”方自归把酒杯端起来。
酒菜下去大半,前面端酒上菜的那个姑娘走过来了。姑娘手里端一杯啤酒,对方自归和莞尔说出来一段悦耳的重庆话:“帅哥美女,感谢你对我们店的支持,我敬你们一杯。然后……喝的是啤酒不好意思哈,感谢感谢!”
方自归笑道:“老板娘,我们就点了几样素菜,您还过来敬酒,多不好意思的。”
姑娘笑道:“你们点了多少无所谓,主要是你们到我们店来,我们就开心。感谢感谢!”
姑娘举杯和方自归的杯碰了一下,又去碰莞尔的杯。莞尔出于礼貌站起来,方自归也就站了起来。
姑娘笑着还是用重庆话说:“你们坐嘛,不要那么客气。我站着是因为我矮,哈哈,希望你们开心就好了。开心嘛,没关系,不用站起来,感谢感谢,以后经常来光顾就可以了。这是我堂妹的一个店,有时候我们过来帮帮忙,没什么事情,我们都在这里耍。”
然后,姑娘把杯中啤酒一饮而尽。
“谢谢。”方自归说。
“你们喝开心哈!”姑娘说,然后开开心心走了。
伤心凉粉吃完了,工作重心转移到蚕豆和折耳根上来。莞尔不喜欢折耳根,但是喜欢蚕豆。
“你看隔壁三个妹子。”方自归用筷子头悄悄指指旁边,小声说。
莞尔一看,只见隔壁坐着三个女生,每人面前一瓶啤酒,一个杯子。桌上几道菜,其中两个大碗通红通红。那三个女生边吃边聊,一杯一杯地干啤酒,正是巾帼不让须眉,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
“我从没见过女生这么喝酒的。”莞尔小声说。
“重庆人均啤酒消费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哈尔滨。”方自归道。
莞尔摇摇头。
方自归问:“你在重庆逛了大半天,是不是感觉重庆人和上海人不一样?”
莞尔点点头,“是有一些。”
“其实区别还是挺大的。你看,我们下午在公交车上问路,那个重庆阿姨多热情。还有刚才过来敬酒的小妹,没点什么菜,她也过来敬酒。重庆人不排外,古道热肠的。另外重庆人还有一种我最喜欢的性格,”方自归改用重庆话铿锵有力地吐出来两个字,“耿直!”
“直来直去嘛。”
“不是直来直去这么简单,要了解重庆人,你要知道一句话。”方自归又改用不标准的重庆话道,“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不拉稀摆带?”
“就是说到做到。重庆人对‘信’和‘义’很看重。‘信’这个字……比如说,我答应了你,果果,你从上海来,我要到火车站来接你,哪怕我突然间碰到一个很大的困难,我都会想方设法出现在你面前,这就是不拉稀摆带。所以,只有一种情况下我不会出现。”
“什么情况?”
“就是在来火车站的路上,我过马路被汽车撞死了,那就没办法了。”
“呸呸呸,不准你胡说!”
方自归笑道:“打个比方嘛。还有‘义’这个字,比如说……我哥老会的兄弟,不管他职位大小,如果他挂了,我们每一个哥老会的会员,都有去孝敬他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他们还会成立一个基金,帮助这个家庭度过困难期。哥老会现在是没有了,但这种民风还在。你看你们上海人,讲义气的就不多。”
“我们讲规矩好伐。”
“是是是,你们讲规矩。”
“那你们重庆人,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
“我可以提供一个经济学上的解释。”
“切!又来了。”
“你先听听有没有道理。”
“好吧,你开始胡说吧。”
方自归把杯中酒一饮而尽,“重庆人这个性格,是因为这个地方,穷山恶水,经济环境不好。如果说我对你不好,你肯定也对我不好,那么大家都越来越不好。这里需要人抱团,才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的。既然集体比个人更能够降低生存成本,就应该形成一种有利于集体主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下面,人与人之间就一定要守义守信。”
莞尔咀嚼嘴里的蚕豆,咀嚼重庆人不喜欢拉稀摆带的经济学解释。
方自归接着说:“当然,这种民风的形成,也有文化上的原因。”
“什么文化?”
“巴蔓子文化。”
“巴蛮子文化,一种野蛮的文化?”
“你看你胡说了是不是?还说我胡说。巴蔓子那个‘蔓’是‘蔓延’的‘蔓’,不是‘野蛮’的‘蛮’。巴蔓子是古巴国将军。”
“哦……”
“这样,明天我带你去一个地方,我给你讲讲巴蔓子的故事。”
方自归很守时,晚上十点把莞尔送到了招待所。
第二天方自归也很守时,早上八点和老爸在招待所前台准时候旨。
莞尔和阿姨出来了,方自归马上发现,莞尔脸色不对。而阿姨还是满面春风地向自己和老爸走来。
“老方啊,这次真是太麻烦你们了。”阿姨笑道。
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