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1 / 4)
五一期间,姚笙的《长恨歌》要连演三场,天津是首演,后两天在北京再演两场。
一行人去给姚笙捧场,进发天津的队伍浩浩荡荡。凤飞霏是跟着谢霜辰和叶菱走的,一大早起来就不太情愿,一上高铁就开始闭眼睡觉。
“就眯瞪半个小时,你睡得着么?”谢霜辰坐在叶菱和凤飞霏中间,开始数落凤飞霏。
“你管我啊?”凤飞霏没好气地说,“闭嘴!”
“行行行,我闭嘴,您睡。”谢霜辰又转过来跟叶菱说话,“叶老师,您顺道儿回家么?”
“怎么着,带你回去?”叶菱笑着反问。
“也行。”谢霜辰说。
叶菱说:“那我爸妈可能会先打死你,然后再打死我。本来我跑出来说相声违背他们的意愿就已经够让他们生气的了,再带回去个男人,绝了……”
“哎!”谢霜辰装腔作势地说,“可惜我不是个女的啊,不能给你们老叶家留下个一儿半女的,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啊!”
“你给我闭嘴!”叶菱觉得凤飞霏骂谢霜辰两句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你也不嫌恶心。”
谢霜辰说:“我就是开个玩笑。”
北京去天津的城际非常快,椅子还没坐热乎呢就得下车。
熟悉的天津站,熟悉的海河,熟悉的解放桥。
“我们先去吃饭。”谢霜辰提议,“我想吃大福来的鸡蛋果子。”
叶菱白了他一眼:“现在是中午,大福来中午开门么大哥?”
“不开么?”谢霜辰挠挠头,“你们天津人真小气,早饭为什么不开到中午?”
“是啊。”凤飞霏说,“我们保定的驴肉火烧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卖。”
叶菱无奈地说:“为什么中午要吃锅巴菜啊!吃点值钱的不好么?”
“狗……狗不理包子?”凤飞霏问。
“少年,你还是闭嘴。”叶菱说。
谢霜辰来天津除了曾经的演出方给安排,就是吃吃煎饼果子了,凤飞霏这个老保定压根儿就没来过天津。两个人吵着闹着要吃很local的饭馆,叶菱一个头两个大,有种带俩孩子出来春游的感觉。
天津河西区,红旗饭庄。
谢霜辰抬头看了看招牌,问:“这就是你们天津老炮儿那种很local的饭馆?”
“嗯。”叶菱说,“不是,你哪儿这么多废话?又是老炮儿又是local的,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拽洋词儿了?”
“我这不是得追求进步么?”谢霜辰说。
凤飞霏一条腿迈了进去:“今天是叶老师请客么?”
“行啊。”叶菱说,“我就略尽地主之谊。”
“那我们不叫谢霜辰这个老王八蛋吃。”凤飞霏说,“让他在一边儿伺候角儿。”
谢霜辰呼噜一把凤飞霏的头:“小兔崽子,你婶儿请客还不得是你叔我掏钱?”
凤飞霏朝着谢霜辰吐了吐舌头,拉着叶菱就进去了。
一家非常local的饭馆基本上有这么几个要素:菜品尖,口音纯,态度差。
所谓菜品尖,顾名思义,得有那么一两个扛把子的硬菜,全世界都做都吃,唯独你这儿做的最好,这个好得是至少三代流传的那种,从爸爸到爷爷都是吃着这家的菜长大的。
口音纯自然不必多说,这是检验一个饭馆是否在当地有着极为深入的群众口碑。一般这种口音的纯正都伴随着服务员的态度——他们到也不是会差到跟客人互相骂街,顶多就是爱答不理的。要么是生意火爆真的没工夫搭理你,要么就是那种自身非常有老炮儿的气质,甭管你是开法拉利进来还是身穿一身乔治阿玛尼,在服务员眼中也跟刚进来拿外卖的小哥没什么区别,满是那种“老娘叱咤风云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玩泥巴”的沧桑江湖气。
爱吃吃,不吃滚,别逼逼,这就是local。
凤飞霏和谢霜辰一脸外乡人的怂样儿凑在一起贼兮兮地看菜单,时不时瞟一两眼周围冷漠的服务员大妈。谢霜辰问道:“什么好吃啊?”
叶菱说:“都差不多。”
他们犹犹豫豫的,一旁的服务员大妈用天津话问他们:“吃嘛?”
凤飞霏看了一眼谢霜辰,然后对大妈说:“炒这一本。”
“你丫去死!”谢霜辰恨不得暴打凤飞霏,按住了他的狗头。
叶菱那过菜单翻了翻,习惯性地用天津话说:“来个老爆三,罾蹦鲤鱼,八珍豆腐,九转大肠,在来三碗米饭。”他又把菜单推给了那俩人,“你们看看喝点嘛?”
凤飞霏盯着叶菱看了看,然后忍不住的大笑道:“叶老师你说天津话真的人设崩塌!太他妈好笑了!天津人不配严肃,真的。”
“你到家了不说保定话?知道什么叫乡音难改么?”叶菱对着凤飞霏能说普通话,但一转头对大妈就是地道的天津话,“来仨山海关。”
大妈很冷漠地记了下来,拿着菜单就走了。
“山海关是什么?”谢霜辰问。
叶菱说:“跟北京的北冰洋差不多。”
汽水儿拿来的很快,谢霜辰喝了一口咂摸咂摸味道,说:“好像不如北冰洋气儿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