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震惊科学家(2 / 3)
述为“以太“。
1887年A.A. Mi和Edward W. Morley在他们着名的Michels-Morley实验中未能检验出发光的乙醚,从而确定了不存在任何光的传播媒介。
1892-1906年亨德里克-洛伦茨发展了洛伦茨以太理论。
在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对原子的物理学感到惊叹。全世界科学界的焦点转移到发现原子内部的结构。在这一时期,亚原子粒子、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的概念开始出现。
1887年海因里希-赫兹在研究无线电波时发现了光电效应。
1895年威廉-伦琴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
1896年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
1896年佩特-塞曼发现了现在所谓的塞曼效应,即在磁场影响下光谱线的存在。
1897年J.J.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基于他的发现,提出了他的“梅花糕模型“的原子。
在陆行舟的娓娓道来下,很快从牛顿开始算起,将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梳理一遍。
马上就梳理到了1900年!
刚才陆行舟其实已经提到了在场不少人,比如,这次协助陆行舟召开科学家会议的威廉伦琴。
还有塞曼效应,这可是和问问题的诺伦茨有关了。
塞曼效应的经典理论解释是H.A.洛伦兹首先提出的。
历史上将符合洛伦兹理论的谱线分裂现象称为正常塞曼效应,而将其他不符合洛伦兹理论的谱线分裂现象称为反常塞曼效应。
“到了1900年,我们的科技发展还在继续,我认为现在已经来到了一个新时代,尤其是在量子力学上,1900年,普朗克先生,您提出普朗克辐射定律来解释黑体的辐射发射,还提出了光子的量子化。”
“光子说光子的能量E=hv在量子力学当中,也有重要地位,另外诺伦茨先生,您在1902年通过洛伦特以太理论解释了塞曼效应,还有爱因斯坦先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将光视为粒子,因此提倡牛顿的微粒理论,他还像世界介绍了狭义相对论。”
说到了1905年,后续的所有研究,就都没有诞生了。
先前陆行舟提到了很多科学家,被提到的人都脸色严肃。
那么是不是陆行舟根据他们的研究,又推陈出新,研究出更多东西了呢?
接下来就是见真章的时候!
爱因斯坦早就接触了量子力学了,只是没想到陆行舟竟然总结得这么好。
竟然从科学历史的角度来阐述量子力学的诞生。
就算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不是物理学专家,也能从刚才陆行舟提到的无数科学家名字和理论中意识到,他们即将见证了不得的大事!
这时候,陆行舟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卢瑟福。
现在的卢瑟福还没有提出金箔实验,金箔实验其实就是α射线散射实验,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生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1/8000 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150°的散射,发现大角散射,更无法用汤姆森模型说明。
陆行舟介绍了金箔实验,他虽然没有做过,但却能说出这个实验的所有准确数据。
在场的无数科学家自然也不知道陆行舟到底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
只是听了陆行舟描述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已经大致能知道,陆行舟的实验过程没问题,就是实验现象让人惊讶。
随后陆行舟说道:“根据金箔实验,我得到了一些公式,还有一个微观世界的模型,我证明了,微观世界的原子,也有原子核存在,我建立了原子核模型。”
陆行舟也没办法,必须要让他来说这些实验。
否则后续的很多东西无法解释清楚。
但要是正常时间线发展,这还要1911年,卢瑟福才可能提出原子核模型,做金箔实验。
难道陆行舟还要等到1911年嘛。
这显然不可能。
历史上的索尔维会议,为什么会是在1911年召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原子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啊。
就像是陆行舟总结的那样,从牛顿时代开始。
从光开始研究。
到了爱因斯坦,又到了卢瑟福。
出现了太多成果,这些成果让科学家认识到了微观世界。
我们人的肉眼是看不到这些东西的,但是科学家通过各种实验仪器,却能够研究物质的本质。
终于不再是以前哲学家推测的什么以太了。
这么大的事情发生,自然要召集无数物理学家都来德国开会。
现在却不同,陆行舟是提前提供了资金,还发出了大量邀请函,不只是物理学的专家,把其他领域,比如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的专家都给找来了。
这些人能来,首先是威廉伦琴面子大,还有就是很好奇凯克的身份,不少人就是冲着凯克过来的。
要知道凯克发表的几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