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史上最强同桌(1 / 2)
张良找了最后一排,坐在了那个黑衣拽拽的青年男子身边。
“在下张列,乃是公子嬴熊的伴读,敢问先生名讳!”
“好说,我叫章,章瀚,乃是军中一个小卒,见过这位先生了。”
章邯很是随和,也不因为面前张列身份有所轻视,这样,在大风山上,天下第一反贼张良,和本来后世中的天下第一救火队长章邯,就笑眯眯的坐在了一起。
秦风看着众人翻开纸张,满脸都是惊喜之意,不禁笑着点了点头。
“诸位,我农桑堂教授的是天下农桑只术,农术不是小术,和天时,地理干系很深,诸位要理解农桑最重的日照,水份,土壤,首先就要知道天下是何等样子的!”
秦风身后,是个类似后世黑板的大张纸,他一时间做不出粉笔,回头就用毛笔,沾上了墨水,写下了农时两字。
秦风本来很有画个地球仪的冲动,想想若说天下在一个大球之上,只怕老秦叔都不易认同,只好作罢了。
秦风先把九州之图,在巨大的纸张上勾勒出来,这一手在秦代,那可是绝活。
看着秦风标注天下州县,就连东部海岸线,都画的认真曲折,众人心中无不有个疑虑,这小子,不会是随意乱画,忽悠大家的吧。
众人中,看见秦风勾勒出了渤海湾,张良和章邯同时咦了一声。
要知道,通晓天下地理,本来就是谋士和将军的基本功,两人都心有大志,研究过东郡之图,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瘸腿少年随意比划,居然和两人心中的地图出奇的吻合。
本来张良和章邯,心中记忆的地图,只是东郡一小段的海岸,这下被秦风串联在一起,两人都有茅塞顿开之感。
“大秦疆土,代北以北,已经不能司职农耕了,游牧之民,东胡,匈奴,久居此地,游牧其实也是必然,都是地理天时决定!”
”匈奴以北,其实还有更苦寒之地,其地之民,只能以鱼皮裹住身体,住在冰屋之中,彼国名曰爱斯基摩,苦寒之地,粮食产出极少,人丁调零,自然也不会有大国屹立在此间,这就是天时决定天下大局之意,农桑也是如此!”
秦风侃侃而谈,慢慢将大秦北边的黄河,太行山脉一起标注了出来。
太行山中,就是秦赵长平之战之地,看他画的明晰,就在教室外威慑的嬴政,都是忍不住心中一动。
“咦”诸位学生中,章邯听了秦风说的爱斯基摩人的话,忍不住惊呼起来。看见众人一起看他,章邯不禁站起身来,将自己在北地的事情说了出来。
当然,在他的口中,自己不过是个章台村的青年,在秦军北军校尉手下为军卒的。
秦风听了面前男子的话,很是高兴,没想到大秦的时候,九州之地之人就和爱斯基摩人有过接触,这项发现,要是到了现代,可是轰动性的发现了。
“被匈奴人俘获之人,定就是爱斯基摩人了,匈奴北掠如此之远,更加说明,夏秋之季,匈奴国一定就有了灾荒,今年冬日,北马一定会全力南下!”
秦风随意带了一嘴军略,听的章邯和张良连连点头,有把话题带回了农桑之事上。
“大秦关中之地,气候适宜,阳光充足,更有渭河,黄河之利,大风山培育出的稻种,麦种,在此地播种,最是合适!”
“天下作物,成熟自有规律,只是掌握其中因果,就能操持稻麦于手,我大风山稻种,每年三月播种插秧,六月成熟,剪掉稻穗,剩余稻种,十月也可成熟,然后抽去土中之水,种上麦种,一年之内,同样之地,可以丰收三次矣!”
“我大风山中,还有棉花,幼苗在西域之地,种植最佳,关中也可种下,棉花抽出的棉絮,可保天下万民,再无御寒之忧。
“棉絮更可带动纺织,水车,结合煤铁,成为天下富庶的关键,各位大风山的兄弟,天下万民,只要安康快活,国家一定恒强,我章台村之人,学会了耕种之术?天下民心,还怕不在山中?”
“土地一年三熟,关键在于地力,诸位,翻开手中读本第一页,便能看到,草木灰在冬日放入田中,有何功用了!”
秦风教学,天马行空,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说的东西,和经史毫无关联,偏偏说的众人,人人听的津津有味。
就连教室门口的秦皇,王翦和蒙武,都是听的不断皱眉点头,想努力跟上这个深不可测的瘸腿少年的思路。
教室一角,唯一的女学生蒙婧,看着讲台上上的秦风,转动着手中的毛笔,少女之心,全是喜欢,只是忽然,蒙婧的眉头皱了起来,脸色有些苍白。
想到了今日父亲带来的信,她心中一颤,扶苏要从北地回咸阳和自己见面,只是她内心,却有点再不想见到那个公子的样子。
张良听的秦风说的如痴如醉,他天赋异禀,众人中,理解秦风意思最深的,其实就是此人。
他正在努力想理解氮磷钾三肥的含义,忽然身边,那个英武的黑衣男子,肚子咕咕的叫了起来。
看见张良目光扫来,章邯不好意思的指了指肚子。
“腹中饥饿,打扰了张兄了!身上可带有果腹之物?”
张良听了轻轻点头,摸了摸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