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1 / 2)

加入书签

收到固伦荣宪长公主从蒙古传来的消息后,康熙当下做了个决定——

第一次御驾亲征。

朝臣们的第一反应还是规劝他,毕竟康熙上一次出征就差点儿没回来,虽然是疟疾导致,但怎么看都不吉利。

然而这个时期的康熙还在壮年时期,依旧是一个面对困境勇往直前的君主,正因上一次的虎头蛇尾,这一次他更需要出征证明自己,也证明大清的坚不可摧。

规劝不了,只能商量万全的准备,跟随亲征的重臣等。

康熙没有再一起启用宗室下五旗的打算,宗室的旗主领主都在京城歇着,为了一视同仁,他一向看重的一皇兄裕亲王福全这次也没有重用,闲赋在家。

福全其实也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的事情,即便知道不全是这个原因,但他还是把这归于上一次错误影响蔓延至今。

他心里便不痛快起来,尤其是对大阿哥,芥蒂越来越深。

康熙不启用宗室,但不代表不重视爱新觉罗,他只是想把自己已经长成青苗的儿子们,插/入各个八旗势力当中,得到成长,同时也是削弱宗室的兵权。

这也意味着伴随,御驾亲征消息一出,皇子们迎来一次绝佳的立功机会。

大阿哥胤禔还等着一雪前耻,他不可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当即跪下请求随行出征;一阿哥胤祉一直有野心,这种能够直接触碰兵权与八旗士兵们共度苦难的机会并不多,当然得好好抓住,和大阿哥一样请求,愿当巴图鲁,为大清效犬马之劳。

太子,哦,太子监国,但监国的胤礽并没有那么开心。

首先,这不是胤礽第一次监国,他已经清楚即便监国,康熙的权限被对敞开的只是其中甚少一部分;其次,两位兄长与军功频繁亲密接触,此长彼消,也让胤礽肩上的压力越来越重,何况还有也开始成长起来的弟弟们在后面追赶。

胤礽恨不得自己也出征,但知道这完全不可能,只能站出来意思一下,这种被排在外的心情十分复杂。

四阿哥胤禛虽然骑射上面并不出众,且他不打算搅和三位兄长的夺嫡漩涡,但这种能够挣爵位、立功劳的大清国事,他也义不容辞,申请随军出征。

五阿哥、六阿哥其实对战场并没多大执念。

但这一年顿,他们在康熙的准许下,与戴梓接触,在戴梓的辅助下,真正实践意义上的学习了解鸟枪、子母炮。

在拆解过后,很快,他们便对枪与炮做了进一步的改良。

值得一提,他们的额娘也参与其中。

马佳芸兰其实对于热武器了解甚少,以前顶多玩一玩线上游戏,型号可以说出一些,但原理从没涉及过,军/工厂来学校招他们专业都是硕士起步,根本无缘。

也就是说她和五阿哥、六阿哥的起点差不多一样,他们还可以摸一摸鸟枪与炮火的实物,但她只能盯着图纸研究。

马佳芸兰并不气馁,并且对枪/炮很有兴趣,哪个女

人能拒绝的了枪与炮呢?

没有!

真的有点羡慕塔娜他们,也不知道她能够拿起枪时还承担的起它们的后坐力不?

正因兴趣浓厚,马佳芸兰学习的速度并不比他们慢,这也多亏这些年不曾间断的回忆与学习。

而且,经过现代知识大爆炸时代,她了解的始终比他们广一些,比如材质、性能、结构等,有时候一点点小知识灵光闪过,也能将乾坤扭转。

马佳芸兰提出的建议可能与他们相撞,又在他们之前先解决,有时甚至是他们未思考到的新观点。

“额娘太强。”

五阿哥、六阿哥也有与自家额娘良性竞争心理,当他们提出超过自家额娘的设计时,心中的成就感不言而喻。

他们的合作者之一,戴梓也是一个天赋型人才。

他对于流放不可能完全不记恨。

但这是封建社会,现实不得不低头,人们往往局限于皇权大于天,他将更多记恨放到谄媚的南怀仁身上,且也需要为了子孙后代考虑。

戴梓收到命令重新进京到工部入职,官级还是不高,但怎么说都是一个京官。

而且能够亲自与南怀仁对峙,看见他心有不甘的惊讶表情,知道他的权力在一点点瓦解,有种大仇得报的爽感。

再者,他是真心对枪/炮有浓郁兴趣。

戴梓一开始对五阿哥、六阿哥是抱着怀疑态度,直到接触了一个上午,三人一下子变混熟,视彼此引为知己。

戴梓承认,五阿哥、六阿哥的确是天才,一点就透不说,他们还知道他许多不懂的知识,有些原理摊开来说很简单,但却是他思考了几年未解决的难题。

五阿哥、六阿哥也很喜欢戴梓这个能够跟得上他们一部分节奏的人才,听说戴梓的一个儿子与最大的孙子也很有天赋。

这不得火速培养起来?

戴梓的儿子科举屡次失败,但因工学天赋被五贝子、六贝子看中,招为门臣,连彦郡王也爱屋及乌,对戴梓一家礼遇有加。

此外,戴梓与五阿哥、六阿哥交流增多,尤其是与六阿哥相处的时间最多,他是一个发现两位阿哥背后有一个“高人”。

这个高人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