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全民捕蝗(1 / 2)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摘自《贞观政要》之太宗吞蝗;
顾不上与大唐君臣多说,白玉琦让李世民吩咐大唐官府帮忙通告天下,将以一分钱代金券一斤的价格,不限量收购蝗虫,有多少要多少!
白玉琦的这个要求,让大唐君臣不由错愕,可他没时间跟他们详细解释,急急忙忙的就赶回了终南山。
他离开前留下的准备,因为这帮子心高气傲的大唐君臣爱面子,硬着头皮不向求援的关系,居然一直闲置着没有启动起来,他得尽快赶回去激活应急机制。
蝗、皇同音,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皇”这个说辞,暗指捕杀蝗虫就是对皇帝不满,意图谋反。
另外,古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天灾形成的原理不理解,畏惧之下认为是上天对人间的警示和惩罚。
还把蝗虫尊称为“蝗神”建庙祭祀,为了解除蝗灾不想办法消灭蝗虫,反而开坛斋醮祈祀祭天,请求上天饶恕罪过。
还认为人间出现各种蝗灾、天灾是因为皇帝德行有失,一帮子文人就逼的皇帝上罪己诏,承认自己在施政上的过失。
白玉琦觉得这纯属闲的蛋疼,或是某些人借题发挥。
为什么不让灭蝗?
没了蝗灾粮食不就丰收了么?
粮食丰收了某些人还怎么囤积居奇发灾难财?
至于皇帝德行有失,要上罪己诏什么的,就更是某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挑起的舆论了。
不让皇帝认错他们还怎么提要求?至于百姓的死活?管他们屁事?反正他们又饿不着。
白玉琦很怀疑古代的这个忌讳那个忌讳的,都是某些有心人搞出来的行销手段而已。
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哪想得到这些弯弯绕绕的花式说辞?
一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恨不得连皇帝姓什么都不知道,皇帝什么德行管他们屁事?
地里的庄稼那可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蝗虫啃他们的命根子,你说老百姓会是个什么反应?不心疼的蹦起来才怪了!
夺人钱财还如杀人父母呢,更何况是夺人口中活命之粮了,老百姓吃不饱饭连神都杀给你看,那里还会在乎蝗虫?
所以了,这各种顾忌幕后潜藏着的阴谋就值得深思了。
不过在贞观朝,这些惯用的手段就不好使了,谁叫终南山坐了位真神呢?
只要无极帝君不发话,这些陈年老话就没人敢拿出来炒剩饭,傻子也知道这个时候跳出来绝对是光速打脸,皇帝有没有错,人家神仙都没发话,他们在那哔哔什么。
所以当皇帝陛下下谕旨,责令关中受到蝗灾影响的州县官府,全力配合收购蝗虫后,顿时朝野哗然!
下经发商行发行的代金券,一分钱可等值兑换一文开元通宝!
而现如今随着水路运输被打通,大量的南方粮源北上,已经将原本高达一匹绢一斗粮的高昂粮价打压了下来。
虽然因为运费人工的问题,斗米依然高达四百钱,远超丰年之时斗米不过数十钱的价钱。
可是却已经像掀开了一座,压在百姓心头的沉重大山一般,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轻松了起来。
而一只蝗虫足有巴掌大小,估摸着百十来只就能有一斤,随便拿个簸箕在田里扣一下,估计就能抓个小半斤。
此刻外面漫天飞舞的蝗虫,多的简直就是铺天盖地、遮云蔽日,哪怕是稚童小儿一天逮个百十斤怕都不是问题,更何况是身强体壮的成人了。
这么算一算的话,要是一个成人一天能抓个上千斤蝗虫,送到在当地官府设立的收购站,就能换到相当于一贯钱的“十元代金券(值千钱)”。
那岂不是一家老小齐上阵,一天下来就能挣到好几斗米?这可比自己种粮食来的快多了!
没人是傻子,拿祸害庄稼的蝗虫换粮食,傻子也知道这是仁善的无极帝君,又在想办法给百姓们找条活路了。
毕竟地里播下去的庄稼算是完了,今年注定了是颗粒无收。
等到了秋冬将又会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无极帝君这是变着方的给大伙囤点粮食熬过今年的机会啊!
无极帝君现如今的声誉在大唐,说句不好听的比当今圣上都要来的有信誉。
百姓们在听到官府宣告的消息之后,一点都没怀疑的拿出簸箕、箩筐,不再躲在家里等死的的抓蝗虫去了。
别说抓捕蝗虫人家无极帝君还给换粮食了,就算不给换粮食这也是为了消灭蝗灾,早一日消灭了蝗虫就能早一日补种庄稼,等到秋收时多少能抢回来一点收成,这笔账百姓们还是会算的。
所以闲着也是闲着,与其在家守着那么点不多的粮食等死,不如出去多抓点蝗虫,哪怕是不为换粮,单纯弄死这些害虫泄愤那也解气啊?
于是乎,一场规模浩大的灭蝗行动,在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