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崩逝(1 / 2)
康熙几乎每年都要去塞外,平均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草原上度过。
但康熙去塞外不仅仅是为了避暑,他的主要目的是与蒙古各部加深联系,安抚拉拢蒙古诸部。
阿巴亥部与大清的联系没有科尔沁部那么紧密,但自懿靖大贵妃娜木钟率领部众归顺满清后,阿巴亥部也跟着归顺大清,多年来安安分分,从未有过反叛之举。
每年康熙去塞外行围,阿巴亥郡王也会前往御前拜见康熙。阿巴亥郡王爵位不高,可部落实力强大,地理位置优越,康熙每年都会赏下不少东西安抚阿巴亥部。
胤俄打算长大一点后跟随康熙去一次塞外,去草原上见一见阿巴亥郡王。如果可以,在康熙正式指婚之前,他还想见一见康熙给他定下的联姻对象
当然胤俄不是去问人家愿不愿意、高不高兴的,康熙指婚前肯定会暗示阿巴亥郡王,双方会达成默契——退一步说,就算康熙没有提前示意,难道他问了,人家还能说自己不愿意吗?
胤俄到底是妥协了,既然他的婚事从头到尾都不能自己做主,最终都是要由康熙来指婚,都是指婚下无法违背、不可抗力的婚姻,那不如选一个对他来说好处更多、更能帮到他的联姻对象。
他的自由从一开始就是受限的,既然不能凭自己的心意随意选择,那就选一个最能帮到自己的吧——总得有一个方面获益,不能西瓜没捡到芝麻也弄丢了。
况且,就算是贵妃先提出的与蒙古联姻,可胤俄与蒙古联姻符合康熙的利益。怕是贵妃和胤俄想反悔,康熙也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胤俄想去塞外见一面阿巴亥郡王,见一见他未来的联姻对象。
不是去问他们怎么看待这场联姻,而是想向他们保证,他会好好地、认真地对待这次联姻。不仅仅将这场联姻视作利益交换,也不会利用了他们就把他们抛到一边。
这场联姻是贵妃和胤俄先提出来的,阿巴亥部落是被动的那一方。无论阿巴亥部对这场联姻的态度是什么,说到底都是贵妃和胤俄因为一己之私将他们拉下了水。
既然如此,那他们就该拿出正确的态度来。
联姻已经无法中止,那他们至少要认真对待这场联姻。不说补偿阿巴亥部多少,总不能让阿巴亥部最后后悔,觉得这场联姻是失败的,也让远嫁前来京城的阿巴亥贵女和太皇太后、皇太后一样孤寂怅然。
胤俄打定了主意要去塞外,心情略微平复了一些。
他肯定是能跟着康熙去塞外的,这不是胤俄自信,而是康熙每年去塞外行围都会带着皇子们一同前往,向蒙古诸部展示自己的儿子,让蒙古诸部知道满清后继有人。
像今年,康熙就将序齿排在前面的皇子全都带去了塞外,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是一个不差。
胤俄觉得这和太皇太后有关,今年上半年太皇太后就身体欠安,虽然没到下半年卧床不起的地步,但六月也没能和康熙一起出塞行围
。
少了太皇太后这根联系蒙古的纽带,这个在蒙古威严极重的定海神针,康熙只能从其他方面找补,将六岁以上种过痘的皇子全都提溜去蒙古让蒙古诸部看一看,见识一番,镇住蒙古的野心。
排在前面的哥哥们都能去塞外,没道理胤俄和九阿哥年满六岁、种完痘后不能去——就算康熙真的不打算带胤俄一起去,大不了他去乾清宫撒泼打滚地闹上一场,缠着闹着康熙改变主意。
正所谓无欲则刚,胤俄压根不打算参与夺嫡,也就没必要在康熙面前维持完美皇子的形象。
胤俄觉得自己行事肆意妄为一点完全没有问题,说不定康熙还会高兴他这么放肆呢。
埋在贵妃怀中,胤俄眨了眨眼睛,突然又一笑:“不过也只是现在有这个打算罢了,过几年,我不一定还记得这件事。”
现在的胤俄还想过要问一问阿巴亥部愿不愿意,还坚持着要好好对待这场联姻。
可世事难料,说不定再过几年,他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觉得阿巴亥那边的意见无足轻重,根本不在乎阿巴亥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高兴还是难过。
闭了闭眼,贵妃抱紧了胤俄。
她不知道胤俄表现出来的柔软在皇室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在这一刻,她想要守护胤俄的所有。
胤俄被母亲抱得紧紧的,他眨了眨眼睛,没觉得自己的眼眶发酸发热。
他并不想哭,心里也没有太多悲伤和难过的情绪,只是眼睛和心底一片干涩。
贵妃深吸一口气,清脆的嗓音微带泣音,可语气却十分坚定:“胤俄,别害怕,有额娘在呢!你只管去做你想做的事情,额娘会保护好你的。”
进了腊月后天气越发寒冷,太皇太后一病不起,病情加重到屡次病危的地步。
康熙日夜不离地守在慈宁宫,陪在太皇太后身边为她亲奉汤药。
他将所有的政务全都搬到慈宁宫,在太皇太后清醒时陪伴在祖母身边,在太皇太后睡下后抓紧时间处理国事,日夜不缀,连日继夜,没几天人就憔悴了许多,瘦了一大圈。
孙子的孝心和细心照料并没能挽救太皇太后的身体。她越发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