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53章 公元前2800年(1 / 4)
吉尔伽美什对于伊南来说如雷贯耳——《吉尔伽美什史诗》的主人公, 他的故事甚至影响了很多民族的神话与传说。
但是作为一个专攻西亚史的历史系学生,伊南了解他,主要还是因为他是苏美尔王表上明文列出的人物,也就是说, 他是一个曾经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人, 确曾是苏美尔的王。
吉尔伽美什在后世各种文学作品之中总是以英雄人物的形象出现,没想到却被同时代的人认为是个“暴君”。
更为巧合的是, 不放心伊南被征为民夫的沙哈特嬷嬷, 在情急之下声称伊南是神明创造的孩子——她抵达的时候身上穿着那一套卡其色的越野服,刚好是沙土的颜色。
在苏美尔人的预言里,“恩基”这个名字, 在神明那里指“大地之神”, 但是到了人类,就是“大地创造”的意思。
于是她随口胡诌的名字“朵”, 被冠上了“被大地创造的”字样, 就成了“恩基朵”——乍听之下, 几乎就是“恩奇都”了。
恩奇都,不正是吉尔伽美什的最好朋友,陪吉尔伽美什完成了英雄王的伟业,却因为神明的降罪而先于吉尔伽美什死去的那个美少年吗?
伊南想:这一定只是巧合!
她不可能是恩奇都。
因为——她不会死。
*
拉到了合适的民夫, 来自西帕尔的执政官显然很欣慰, 给伊南多留了一顿饭的时间, 让她收拾行装。
除了沙哈特嬷嬷之外, 村子里的居民对伊南都十分感激——毕竟有她出面顶下了这份差役,村里的其他人才能得以保全。
但是村民们看待伊南的眼光, 都像是生离死别, 伊南再也回不来了似的。他们大多听说过西帕尔城里的传闻, 说这次乌鲁克修筑城墙,工程艰巨而且十分危险,伤亡十分严重,民夫们去了就回不来,所以乌鲁克才会从周边的小城邦里大规模征调民夫。
“朵,你自己保重。”沙哈特嬷嬷淌眼抹泪的模样,很难让人相信她认识伊南才不过几天。
伊南只能拍拍嬷嬷的手,说:“放心吧,我力气这么大,一定没事的。”
沙哈特嬷嬷剜她一眼,对她没心没肺的模样十分嫌弃,小声说:“你是个女孩子!答应嬷嬷,要保护自己,不要接近那暴君。”
伊南随口答应,心里则在盘算她去乌鲁克之后需要考察哪些内容:科技水平、文化水平、市政建设、政体与决策过程……都是她想知道的。
接近吉尔伽美什……在所难免。
沙哈特嬷嬷看出了伊南的敷衍,有点痛心疾首,似乎已经预见到自家的好白菜就要被猪拱了,狠狠地拍着腿,大声说:
“如果有一天让我遇上了那个暴君,我一定要让他好看!”
就这样,伊南告别了伤心不已的沙哈特嬷嬷,以及喜愧参半的村民,在村口与西帕尔的执政官会合,跟随其他被征召的民夫一起,先是到了西帕尔城里,然后与更多的民夫会合,乘船向下游乌鲁克前行。
对于伊南来说,公元前5500年的木筏和羊皮筏子似乎犹在眼前,两千多年以后,幼发拉底河上已经出现了体型相对较大的船。
这种船身纤长,船舷出水面不算高,大约有50公分左右,可以坐三十多个人,分成三排,两侧是桨手,中间是乘客,看起来其实很像种花家的龙舟。
这船的船身用的是整根橡木打磨而成的龙骨,再用厚木板蒙上做成蒙片,蒙片用铜钉固定,缝隙之中抹着油泥灰,外面涂上厚厚一层沥青防水。
伊南和二十多个民夫,以及一个乌鲁克来的募役官员一道,上了一条船。那名官员见伊南个子矮小又瘦弱,摇头叹着气,似乎很不满意,但还是特别安排伊南坐在中间,不用她费力划桨。
殊不知这个决定还是挺明智的,如果让伊南划桨,没准她会破坏许许多多枚船桨。
伊南一下子和将近三十个男人挤在一起长途旅行,难免有时会尴尬。
好在她体质特殊,既不会饿死,也不会渴死,更加不会……憋死。
这段旅程不算太长,船队向下游进发,走了三天,中途两次上岸休息,等到第三次上岸的时候,宏大而壮丽的乌鲁克城,已经出现在视野之内。
伊南对乌鲁克城的印象非常深刻,这时见到,免不了要将它与两千年前那座刚刚兴起的城市相比较。
只见现在的乌鲁克城比起当初那座,地基又整体抬高了不少。这证明在过去两千年中,一旦建筑物发生老化,人们就将其就地推倒,在原址上加以重建。这座城市自然“越长越高”。
以前乌鲁克城不完全在幼发拉底河边——伊南从神庙前往河边还需要两个小时的骑乘。但现在不知是因为河水有过改道,还是乌鲁克城向幼发拉底河边大幅扩建了,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一直延伸到乌鲁克河畔。
整个城市的制高点依旧是高大的建筑,从建筑形式来看那不是神庙就是王宫。
伊南记起了沙哈特嬷嬷的话,吉尔伽美什是一个“不敬神明”的王,那么最高处的建筑应该用作王宫,而不是神庙了。
乌鲁克附近的码头异常繁忙,有无数来自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