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悲观情绪(1 / 2)
可能是饿的太久了,小女孩吃到美味的点心,闭着眼睛拼命的大口吞咽着。
薛一梅见小女孩吃了一块点心,那妇人还要再喂,就提醒妇人不要喂得太多,妇人这才紧紧地抱着小女孩,涕泪交流的后怕的哭了起来。
骨瘦如柴的小男孩看着糕点不停地吞咽着口水,但却懂事的不吭声,只是眼睛紧紧地盯在了那包糕点上。
薛一梅见了,暗自叹了口气,拿了一块点心递给了小男孩,说“吃吧,不要着急,就着水吃。”
那汉子和抱着小女孩的妇人,拉着儿子给薛一梅磕了好几个头,感激的泪流满面,嘴里一个劲儿叫着恩人、菩萨!
其他难民见了,也纷纷涌了过来,给薛一梅他们跪下了,哭着哀求道“这位夫人,求求您,可怜可怜我们吧,给我们口吃的吧!”
薛一梅愣住了,这次出行买的点心并不多,这是她担心路上孩子们饿了买不到吃的,特意预备下的。
不过,她看了看路边足有二百多人的难民,那些点心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接济不了多少,车里带的那些粮食也不算多,只带了大概一百多斤,这么多人······
薛一梅想到这儿,看了傅松一眼,低声道“要不,去哪儿买些粮食?”
傅松听了,知道她的意思,但还是劝阻道“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人咱们不知道,就算他们可怜,该负责的也是官府中人,咱们手里五千块钱都买了粮食,是能够救济这些人,但是以后呢?距离京城还很远,路上再遇到比他们还可怜的人怎么办?”
“再说,这里有一家粮铺,据说流民过来时,就早就关门了,有钱也没出买去。”
薛一梅知道傅松说得对,暗自叹了口气,只好说“那,咱们给孩子们留下两包点心,其余的就给那些孩子们分分吧,还有,车里的粮食,按照这里的人家,每家分些,希望他们能维持些日子。”
“好吧,我这就去办。”傅松感叹自家媳妇的善心,急忙过去和宿致远说了一声,让他们稍等一会儿。
薛春山见了,和王兰花商量了一下,也拿出了一部分粮食,带着弟弟们和傅松一起将粮食分给了那些难民。
其实薛家也没有多少粮食,还是薛一梅带过去的,家里还吃了好几天,也没剩下多少。
宿致远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宿一、宿二等护卫站在一边,见傅松他们去了难民那里,便低声问宿一“查清了吗?这些流民都是哪里人?为何突然之间这里这么多?”
宿一躬身答道“回主子,是隶属冀州区南边几个县的佃农,去年中原大旱,本来收获就不多,还要上交七成的赋税,剩下的一点儿粮食,掺着野菜树皮勉强维持到过年,没想到官府年前又加了几道赋税,这些人活不下去了,就都逃了出来,听说咱们这里还能活,就都跑到这里来了。”
宿致远看了紧闭着门窗的粮铺一眼,吩咐道“找到这家粮铺的东家,买一千斤粮食,分给这些难民,速度快点!”
“是!”宿一躬身应道。
说完,一挥手,马上带着一些护卫,很快找到了那家粮铺的掌柜。
掌柜的见宿一拿着宿家的庄票来了,自是不敢怠慢,按市价卖给了宿一他们一千斤粮食,这些粮食很快给那些难民分了下去。
做完这一切,宿致远就吩咐上路了,大家知道赶路要紧,也没再耽搁,一行人迅速启程,很快离开了。
那些难民看着远去的车队,感激的跪在地上,恭送着远去的恩人们。
一路无话,马车一路向前驶着,除了食宿,再也没有因为其他事情在路上停留过。
一路走来,宿家根本不用薛一梅他们插手,食宿安排的井井有条,就算宿在野外,也预先将食材安排好了,也没耽搁大家的吃住,这让薛一梅和傅松很是佩服。
路上其实难民不断,沿着官道一直有大量的难民,而且越接近京城,难民越多。
但宿致远却没有再出手救济,薛一梅也知道自己有心无力,自家有限的家底承受不起无限的难民。
怕自己心软,她只好待在马车上,心情却愈发的沉重,也对未来的前景产生了悲观情绪。
一个人就算再能耐,也无法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下去,何况傅家本就风雨飘摇,危机四伏?
她看了看身边的三个孩子,一路走来,他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横七竖八的躺在车上睡着了。
一晃十来天过去了,应该快到目的地了吧?
但愿那个庄子能够为家人遮挡一些风雨,让他们能够安心的活下去。
这天,就在大家在官道上走的疲惫不堪,快要到申时初时,前方的宿致远派人传过话来,说庄子快到了。
薛一梅听了,立即松了口气,高兴的掀开车帘,往前看去。
在他们行走的官道两边,近处皆是平整的土地,远处是巍峨险峻的群山,群山和官道之间,还有不短的距离,她也不知到底是多少里地,总之是一个面积不小的庄子。
官道上,步履蹒跚的流民们从马车边战战兢兢的走过去,见了车边彪悍的护卫们,全都躲得远远的,谁也不敢往前凑,只是怀着期盼,拖家带口的向着京城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