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八十一章 加泰的过去(求订阅)(2 / 2)
维护天主教的权威为己任,转而关注国家建设。
新任的国王菲力五世希望模仿法国也在他的国度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与之前相比的确是个进步,但是照搬外国的模式,忽视本国的国情,致使实际效果发生了偏离。
19世纪,民族主义的风潮席卷整个欧洲,每一个国家都在向民族国家转型,建立新的身份认同,而今天人们看到的历史,都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构建起来的。
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假如当年伊莎贝尔没有跟斐迪南成亲,而是选择了葡萄牙国王,那么现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会不会没有“西班牙”这个国家,而是出现“葡萄牙”与“阿拉贡”的并立呢?
1837年君主立宪法案通过,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终于结束了300年的共主邦联时代,建立单一制的近现代国家。
当时的女王,来自波旁家族的伊莎贝拉二世这才决定使用“西班牙王国”这个新头衔。
而她之前的头衔是:“尊贵的伊莎贝拉二世,蒙受上帝恩典,是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两西西里,耶路撒冷,纳瓦拉,格拉纳达,托莱多,巴伦西亚,加利西亚,马略卡,塞维利亚,萨丁岛,科尔多瓦,科西嘉,穆尔西亚,门诺卡,哈恩……的领主”
——只是一个将所有领地罗列在一起的头衔。
至此,“西班牙王国”才真正诞生,在官方层面,历史开始以“西班牙王国”为核心开始构建;“西班牙民族”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官方的宣传中。
而此时的加泰罗尼亚,在过去冲突中建立的记忆一直隐隐作痛,同样伴随着民族主义的风潮,加泰罗尼亚的民族性也觉醒了。
加泰罗尼亚语成为当地媒体、剧院的工作语言;加泰罗尼亚的民族史被当地的史学家构建。
而西班牙王国中央zf的每一个旨在加强“西班牙民族认同”的决议,在加泰罗尼亚却反过来强化了当地人对“加泰罗尼亚民族”的认同。
进入20世纪以来,加泰罗尼亚又先后爆发过几次独立运动,尤其以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影响最大。
然而随着佛朗哥独裁zf的建立,加泰罗尼亚的自由再一次被禁锢在笼子里,直到1979年才再次成为自治区,不过,自治区的地位是不能让加泰罗尼亚满足的。
政客们有自己的野心,民众有民众的诉求,加泰罗尼亚已然不愿再用自己的经济成果为西班牙落后地区买单。
加泰罗尼亚从古至今的独立欲望,看似唐突,撇开历史上的种种矛盾不谈,其实在地缘上就能找到明确的原因。
加泰罗尼亚所在的位置,对应的地理单元是埃布罗河下游平原。
埃布罗河是西班牙东北部的母亲河,在它的中游,就是加泰罗尼亚曾经投奔过的阿拉贡地区,同处一条大河的上下游,让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产生了很高的亲缘性,才能在联姻中和平地统一在一起。
但这两个地区和西班牙其他地区确实就不怎么熟悉了。
从埃布罗河流域向西看,有一座伊比利亚山脉,平均海拔只在1000多米,但已经足以形成地理上的屏障。
翻过这座山脉,才能到达西班牙中部的中央高原,两者在古代的交流相当有限,这才让加泰罗尼亚语为代表的本土文化有了长期扎根的空间。
中央高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地理板块,占到了其国土面积的60。
尽管这里因为身处内陆,远离海洋,因此气候干燥,农业欠发达,但它毕竟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半岛的统一只能由马德里主导,但这种统一也依赖于强大的中央zf。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