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将军登门(一)(1 / 2)

加入书签

.,

(求订阅~求月票~^_^)

波兰人喜欢喝汤,不对,与其说喝汤还不如说吃汤,说白了就是各种炖菜,然后加入主食在其中,比如意大利面或者饺子。

是的波兰也有饺子,跟意大利饺差不多,类似于z国的馄饨。

可能是因为历史原因,波兰的美食既有德国的风味又不缺少北极熊的特点,比如波兰也有烤猪蹄、酸菜汤,跟德国菜很像~

但也有红菜汤、黑面包这种典型的北极熊经典美食。

当然了,味道嘛,一言难尽,倒也不难吃,只是初来乍到,还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

杨橙刚吃那几口还一直皱眉,但为了填饱肚子,越吃越多越吃越香,别说,还真有一番别样的滋味儿。

吃完饭,临走的时候,还没忘记请那位女儿奴喝一杯啤酒,并接受对方的建议,决定一会儿有空的话,就去肖邦博物馆转转。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经过了老城广场的中心,见到了右手持宝剑左手持盾牌的华沙美人鱼雕像,美人鱼是华沙的守护神,也是华沙的象征,杨橙让汉森给自己留下了地标打卡照,发给了正在科莫研究古建筑的罗玥。

换来的自然是一连串的‘白眼~’

“好嫌弃的样子~”杨橙回。

“对啊,就是嫌弃,就不能安心陪我一段时间,总是满世界乱窜~”这语气既像是撒娇又像是在抱怨。

杨橙自我检讨了一番,确实有些过分,答应陪人家度假,结果自己跑到波兰来了,说不过去啊~

但也没办法,来都来了,总得把事办完吧?

于是他回了句尽快办完事~

罗玥不是真的生气,就是借由头抱怨一下,她很懂事,赶紧道,“不用急,工作要紧,我这有曼曼陪着呢,放心!”

失笑着收起手机,突然有种‘得妻如此,乃人生之大幸也’的赶脚。

收拾好心情,顺着路标穿过几条羊肠小道,路过几座壮丽的教堂,视线突然开阔起来,头也不回的问道,“这是哪?”

“boss,这里是城堡广场~”汉森立马凑到近前道。

杨橙一眼就看到了那根显眼的柱子,那是西吉斯蒙德圆柱,当年正是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将波兰首都迁到了华沙,赋予了华沙新的历史使命。

而广场的东边就是旧王宫,当年希大爷跟踩蚂蚁一样的将它全部摧毁,而波兰人为了不忘记辉煌的历史,根据残留下来的画作与资料,重新建起了一座王宫。

战后曾有人说,战前美丽的华沙将不复存在了,而波兰人民自发地向zf提供照片、画作、明信片、画册以及曾经的记忆,齐心协力奇迹般地恢复了华沙老城旧貌。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意味着华沙毁而不灭,不仅是历史建筑的重建,也是民族精神的重生。

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倒是值得不要脸的人好好学学,反正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瞧瞧‘亚洲之gang’就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时间来到下午,微风停了,华沙突然有了一股燥热,总算找到点酷暑炎夏的感觉。

在这样的天气下,杨橙准备去看一位故人~

当然,这位故人杨橙认识他,他肯定不认识杨橙。

小时候,华人家庭的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多掌握一些才艺,尤其是杨家这种不差钱的家庭,什么钢琴、小提琴、吉他,给他塞满一个屋子,可惜杨橙对这些没兴趣,也不能说讨厌,只是他的天赋都兑现在了体育运动方面,艺术领域的大门早早的就将他拒之门外。

钢琴也仅仅是会弹、小提琴会拉,总之,水平还不如弹棉花。

但这并不妨碍他去鉴赏伟大艺术,比如肖邦的钢琴曲,小时候总能在家里听到,因为林森假文艺,很喜欢一个人在家听音乐会,让他去现场反而不习惯。

他还在家里单独装修了一间音乐室,里面的音响设备加起来能换两辆布加迪,都是他的宝贝,杨橙还记得小时候,音乐室就是家里的禁地,林森生怕他调皮捣蛋进去把他的设备搞坏了。

反正小时候很多个清晨,杨橙都是听着肖邦的钢琴曲,缓缓睁开眼睛的。

因此,对于杨橙来说,肖邦绝对能称得上故人,虽然他们素未相识,但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

无疑,肖邦完全有资格作为波兰的名片存在!

推开肖邦博物馆大门,“音乐诗人”的一生化作一首乐曲,在杨橙面前缓缓演奏起来。

音乐家的灵感少不了来自丰富感情的刺激,事实上所有艺术家的灵感,大多来自于感情,1837年夏天,肖邦在李斯特家邂逅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他们常常在一起创作,一个写,一个弹钢琴。

肖邦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我愿拜倒在你的裙下,我爱你的一切,也把我的一切献给你!在我疲倦时,我需要你的目光,你的爱抚,你的微笑,为了你,我要弹奏柔美的旋律。”

事实证明,音乐家的文笔也不差,这情书写的让人看了不觉得肉麻,却又传达出浓浓的爱意。

也正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