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孽缘(3 / 4)
李一胥看看左右,欲言又止,片刻后才咬牙开口。
“第一轮是用来托估值的,目标5到10亿,年化利率12%,以三年为期,到期不管能不能上市,回购协议自动启动。”
汪言不屑冷笑:“12%?倒是不低。可惜搞vc的可没那么好忽悠,市面上有潜力的项目一大把,谁耐烦投一个固定收益项目?”
李一胥点头:“所以现在还缺一个领投的。”
汪言冷不丁问:“所以王公子打算拿亿达的资源去换?”
李一胥愕然,惊讶于汪言的敏锐和专业,那一瞬间的表情,就已经泄露实底。
喟然叹息:“汪少懂得真多,瞒不住你……思明确实有那个打算。”
王思明的全部算盘,解释起来可能会有点绕。
一点点捋。
首先,是融资的目的。
正常融资,是企业缺少发展资金,以股权来换现钱,扩大经营,把未来的利润分润给投资人。
以上是正规玩法。
另外一种,是割韭菜的玩法。
仍然需要融资,但目的是吹牛哔。
找关联企业,融来比如5个亿,只拿少少的一部分股权,比如20%。
一瞬间,原本可能只值1个亿的企业,瞬间就被vc吹成估值25亿。
接下来呢?
大家一块儿愉快的吹牛哔,再去找第二轮融资。
此时,仍有可能是托,亦有可能是真的冤大头。
反正就这么一路吹下去,一直吹到有接盘侠,或者上市为止。
三四轮下来,估值吹到一两百亿,如果有傻哔接盘,直接收购公司,那就皆大欢喜。
如果没有,a股上市,投资机构撤出,然后股东套现,仍然很完美。
最惨的是两样都没搞定,怎么办?
大家一块儿血赔。
脑子没坏掉的投资机构肯定不想血赔啊,那怎么办?
谨慎的吹牛哔,耐心的挑漂亮小母牛,找那种可以炒起来的独角兽来投。
若是企业的数据和前景都不漂亮,又想拉人一块儿吹,就要走点歪路子
回购条款。
约定:某年某时,企业方要用事先谈好的价格,购回我投资的股权。
相当于一个保障性的兜底,用来安投资机构的心。
正常情况下,回购协议在投融资领域里,都是利益分享,但保底价低。
以上市做例子
正常上市,投资机构可以按照市价撤出,拿着丰厚的收益走人。
没能上市,投资机构被回购股权,拿到当年投的那笔钱,基本上是年化4%左右的利率,刚好抵过银行存款利率。
如果项目比较好,甚至有可能一分钱利息都不多给,原价回购。
都可以谈。
但是假如项目不够好,保底价格相应就要调高。
人家担着的风险更大了,很合理。
王思明的打算却是,给一个固定的保底价格,不管到时候有没有接盘侠,市值炒到多高,反正第一轮融资的托儿,只有12%的固定收益。
如此特殊的条款,意味着什么?
外界有顾虑,王思明本人却信心十足。
那怎么把外界的信心提振起来?
找一个够分量的领投。
要么是徐新、张磊之类的顶级投资人,要么是阿里、疼讯之类的互联网大流氓,不管谁站出来背书,跟投的都会蜂拥而上。
只看李一胥透露出来的猫熊内部的问题,那些顶级投资者肯定看不上。
所以王公子能怎么办?
用家里的背景去换呗!
思考到这里,汪言已经完全确认王思明想干什么了。
前段时间刚好读了一本《金融防骗33天》,内容有点老调重弹,但案例倒是有趣。
结合着金融和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专业知识一猜,王思明的算盘,顿时洞若观火。
猫熊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奔着上市割韭菜去的。
有一说一,王公子的眼界确实不赖,没白白站到那么高的位置上。
直播行业里,必然会诞生至少两到三家上市公司。
而此刻,仍是行业的起步阶段,竞争压力并不大,可谓是最好的进场时机。
做得足够出色,三年上市,赚个几十亿身家,并非梦幻。
问题是,“足够出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里面包含太多内容。
最起码的,要有人相助、没人捣乱吧?
想到此处,汪大少的眼睛陡然亮起来。
王公子,来,待我助你一臂之力!
笑意深沉,汪言对李一胥点点头:“胥哥,多谢提醒,不过那12%的便宜我不打算占,没意思。”
李一胥之所以讲起这事儿,主要是示好,想给汪言一个进场的机会。
在李大少眼里,那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有亿达在后面兜底,猫熊做得再差,投资都铁赚。
12%年化利率的三年期固定收益,搁到资产证券化项目里都是拔尖的了。
要知道,利率越高,风险越大,银行的保底理财基本就是年化6%左右,差着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