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镜头语言(2 / 2)
所以实际拍摄起来,都是由他再往下传达给演员们,只有拍摄比较重要的戏份,为了保险起见,方泊才会亲自出马。
两人配合着拍完了《一出好戏》,合作过程很是顺利,让方泊第一次感觉到了剧组里有个执行导演的好处。
可这回蒋灿带着一组人去了沪市,时间有限,方泊又没去找新的执行导演,也只能自己上阵了。
“这场戏是三机位,到时候A机在你们的前方,会以一个向上仰拍的视角拍摄,B机在右前方,拍黄老师的特写,C机平视拍其他人的半身近景,要注意……”
毕竟是开机第一场戏,方泊说得很细致,争取能一遍过。
一场简单的文戏,他却安排了三个机位,这也是有深意的。
由于是剧情背景是众人突然遭遇了火星上的风暴,正在居住舱里商量要不要结束这次任务。
因此,A机略带仰角的拍摄,就能渲染这种危机将至的气氛。
同时B机单独拍黄景山,C机拍摄其他人,便是为了将一行人划分成两边,给男主角遇险,被迫孤身滞留火星做铺垫。
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或许观众不一定能看明白每个镜头的用意,但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这便是电影的魅力所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长,可以用几个月的时间慢慢打磨,给导演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也难怪一部好电影,能让观众反复观看都不嫌腻,关键就在其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