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章天下之争在荆州 荆州之争在夷陵(1 / 2)
李三刀大军此行的第一站便是夷陵,九龙山距夷陵有五百里路远,且山路崎岖,大军浩浩荡荡行军了足足近二十天才能远远的看见夷陵城。这让李三刀不禁感叹现代交通之便利,比这大威朝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代社会有高铁、有飞机,即使绕地球飞一个圈也只需要四十个小时,而这个时代部队行军基本靠牲畜和人力,效率着实让人吐槽。骑兵还好,有马可以骑,步兵就只能靠双腿走路了。可即使是骑在马上,李三刀还是不太适应,直感觉到腰酸背痛,浑身抽筋。
夷陵县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位于长江以北,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夷陵”。(意思就是长江湍急的水流到了这里趋于平缓,而崇山峻岭来到这里,地势也逐渐趋于平坦。) 夷陵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方向面向平原,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有近两千米,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斜坡状的地形。正因为这样的地形,这座县城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是名副其实的“争地”,在李三刀看来,天下之争,争在荆州,荆州之争,争在夷陵!显然西凉州马衡也正是看重了这一点,才不惜孤军千里,自西凉州一路打到这里,若不是有西凉州前太守侄子白瑾瑜在牵制马衡,恐怕,马衡以三县为核心向四周拓展,此时益州和荆州不少地区已经失陷,而李三刀也万万不敢来触马衡的霉头。
看到夷陵县已经近在眼前,李三刀不禁回想起了前世关于夷陵的历史。在前世的历史当中,夷陵可是人尽皆知的一个城市。东汉末年三国历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就发生在这里。话说当年先有关羽大意失荆州死于东吴,又有张飞部下张达、范疆二人杀害张飞后,将人头献于东吴,刘备大怒,亲率数十万大军,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当时东吴拜陆逊为兵马大都督,而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火烧连营七百里,以五万吴军一举击溃了气势汹汹的数十万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为反攻的战例,也是以少胜多的战例。后来刘备仓皇逃遁到白帝城,由于在夷陵之战中遭受到重创,刘备一病不起,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有了后来的白帝城托孤。
建平、稊归、夷陵三县成自西北向东南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建平县和稊归县距离稍近,而夷陵较远,不过皆是在长江以北,这让李三刀放心不少,因为不用渡江而战,没有战船不说,就算有他也没有善于水战的兵将可用。三县自西北向东南三县的的顺序依次是,建平、稊归和夷陵,而这正是马衡部队的进攻方向,反过来也是撤退方向。早在九龙山征兵期间,李三刀与九龙山一众统领就已经做好了作战计划,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稊归城,在建平城和夷陵城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占领稊归,断去夷陵城的后路,使马衡大军不能首尾相顾,届时夷陵城的马衡部队必然惊慌,而惊慌就会露出破绽,届时击破夷陵城也不是什么难事,然后稍作休整,再对建平城徐徐图之。
本来就已经确定的作战方案,到了韦君智这却遭到了极大的反对,韦君智以稊归县位于三县之中,攻其必被两县夹击为由驳回了,其实他是不想自己以身试险,贪生怕死罢了。李三刀等人大怒,错过这千载良机自然心有不甘,强烈反对,最后韦君智搬出了孙宥谦,而李三刀此时还没有得罪孙宥谦的本钱,也只好无奈放弃,所以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夷陵周边,在夷陵县城西北五十里处的马鞍山安营扎寨。
李三刀站在马鞍山最高的一座山头上,远远的看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城池。李三刀居高临下,用来之前日夜赶工做出来的简易望远镜观察着夷陵城。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夷陵城后背、左侧和前方都是环山,而右侧则是距离长江不远。只见夷陵城长宽各有千米距离,和现代的一个大一些的村庄差不多大小,城墙高度约有八米,隐约还能看到城内的房屋和建筑。此时的夷陵城城门紧闭,似乎是马衡部队发现了李三刀大军的动向,严阵以待。
李三刀观察了半天,便返回了军营,倚坐在椅子上,眉头紧缩,似乎是在思索的攻城之策。就在这时,代飞龙走了进来,说道:“禀报主公,我侦察营细作已自三县返回。”
“快快请进来。”李三刀大喜道。其实以他的地位不必对自己的手下说“请”字,但是李三刀初至夷陵,对周围的一切都不知晓,对于这些情报的得知实在是太迫切了,也幸好他未雨绸缪,早在从九龙山出发之前就已经让这些细作混进城中去探知三县底细了。
很快进来三个人,经过与三人的交谈李三刀得知,三县马衡守军一共五万兵马,其中只夷陵小城就占了三万,建平和稊归各一万兵马。一般的县城守军能有五百人就算不错了,可此时三座弹丸小城却有五万大军,可见马衡对此地的重视。夷陵的守军是马衡帐下大将邢信,稊归城的守将是穆文成,而建平城的守将是马衡的侄子—小将马超。而三城的细作分布情况却是,三城内各有五十人,其余人都在城外伪装接应并探查情报和地形。李三刀让三名细作用侦察营特殊渠道通知三城内的细作,伪装好身份,随时待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