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搞错了(2 / 2)
—高到让你奋斗一辈子却连个厕所都买不起的节奏。
不过,现在是明朝,海淀还没有这么牛,还只是一片浅湖水淀,顶多就是地肥了点,灌溉方便了点而已,没啥出奇的。一开始没人会注意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海淀地区的老百姓平时种种地,打打渔,日子过得还凑合。但打从大明迁都北京之后,他们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皇帝觉得这地皮不错,大笔一挥就将它圈下来作了皇庄。而原本生活在这一带的农民还没反应过来便惊喜地发现自己成了天子的仆人……帮天子耕田,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还要交两份税的那种。
是的,皇庄的庄户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没日没夜的替天子种田,不仅没有酬劳,还得交两份税。首先是交皇帝那一份,他们替皇帝打工嘛,有了收成,自然得交一份给皇帝;交完皇帝那份后又得交官府那份:因为在大明官方登记里,他们仍然是自耕农,自耕农可不就得交税么!
这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撞到吸血鬼都没这么惨。
来到海淀,龙岩峰看到,众多村落分布在湖泊四周和河流两岸,那些房屋大多低矮而破旧,有不少还是茅屋,比现代偏远地区五保户的房子还破。住在那些破破烂烂的房子里的人自然不是五保户,不少小孩正在村头玩耍呢,天这么冷,这些孩子有不少居然光着屁股,冻得小脸发青,亏他们还玩得那么开心。龙岩峰看得眉头大皱,暗想:“看样子皇庄的庄客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这么冷的天,连给孩子扯块布做件衣服的钱都没有!”
不过话又说回来,庄子虽然残破,可庄田着实不错,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地方,邻近湖泊、小河,灌溉起来非常方便。就是贫瘠了一点,这也难怪,这年头又没有什么化肥,撑死也就一点农家肥,农民只顾着拼地力,不养田,一代代的耗,耗了两百多年,地力也给耗得差不多了,所以泥土都呈现出灰白色,夹带不少砂子,跟“沃土”二字差了十万八千里。这种现象在华北地区非常普遍,两千多年的不断开发,让曾经的千里沃土变得越来越干旱、瘠薄,难以为继了。所以现在,北方大多数地方种植小麦、小米,一亩能收获七八斗便已经算是上田,中田顶多也就五斗,下田更不用说了。海淀皇庄不少田都是一百年前开发出来的,地力还有一点,耕作得当的话还能维持亩产一石的产量,但那也得风调雨顺才行,老天爷稍稍不给面子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杜松瓮声瓮气的说:“这里比延绥那边强多了。”
龙岩峰无语:“这鬼地方也比延绥那边强多了?延绥那边到底烂到什么地步了啊!”
杜松说:“那边不仅土地贫瘠,还旱得要命,像小麦这类精细的庄稼是很难种得活的,只能种些粟、黍之类的耐旱作物,亩产能有个三五斗就谢天谢地了。”
明代一斗为十二点五斤,亩产三五斗也就意味着一亩田产粮不过四十到六十斤。这样的数字让龙岩峰倒抽了一口凉气:亩产能有个三五斗就谢天谢地了?谢你个头啊,这他娘的算是失收了好不好!
“那你们可怎么活?”他问。
杜松说:“从内地调粮啊!内地商人把粮食贩卖到延绥,延绥地区的人砍了鞑靼人的首级换了赏钱就买粮。鞑靼人的首级值钱,一颗能换五十两银子,砍下一颗换了赏钱,两年都不愁吃不愁喝了。”
龙岩峰:“……”
这样也行!?
这样还真行。像大同、榆林、固原等等边关重镇,基本上没什么老百姓,只要是成年男子,都是士兵,或者潜在的士兵。他们一辈子不是在砍人就是在砍人的路上,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用鞑靼人的首级换的赏银。他们是不会种地的,再说那一带那么贫痟,就算种地也没法吃饱肚子,还不如把这力气省出来练练武,好多砍两颗鞑靼人的首级!
对于这些边地少年来说,没有什么比砍人更重要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