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有错就改(1 / 2)

加入书签

工匠们花了一天时间,将一百发铅弹做好,给龙岩峰送了过来。

龙岩峰还是老样子,用小称一发一发的称,确保每一发的份量都差不多,别偷工减料。这可是要给皇帝玩的东西,要是质量有问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他会被押到菜市口片鸭子。确定这些铅弹每一发都份量十足后,他又找来工具给这些铅弹细细的打磨,确保每一发铅弹的弹头表面都光滑无比,这样才能打得更远,更准。

做完这些之后,他便让龙树想办法帮他搞一两支做工精良的鸟铳过来,最好是葡萄牙或者土耳其造的。

由于两国交往甚少,土耳其造的火铳在大明属于稀罕货,也就少数族居北京的土耳其客商或者使节收藏有,想搞到一支可不容易。不过葡萄牙火铳却是相当普遍,毕竟葡萄牙人一直在中国没海地区活动,甚至在澳门建立了贸易据点,与明军时有冲突,明军自然有很多机会从他们手中获得制作精良的火铳。龙树直接跑到御马监去找自己那位统率着一营人马的老友裴乐,没费多大的劲就从他那里弄来了一支崭新的葡萄牙鸟铳……

“这是你裴伯伯去年在南方监军剿灭倭寇时缴获的,做工十分精良,他很喜欢呢。”他说。

龙岩峰接过火铳掂了掂份量,感觉明显比那两支土耳其火铳要重许多,怕是得有八斤重了。他用自制的游卡尺量了量,发现这支火铳的口径大致在十四毫米左右,在明朝,这妥妥的是大口径步枪了。换算成明代土著习惯的单位,算是四钱鸟铳,所使用的铅弹重十五克左右的样子,跟那些只用六七克重的弹丸的鸟铳比,可谓威力十足。他对此深感满意,说:“这个好。”

龙树不懂就问:“好在哪?”

龙岩峰说:“口径更大,威力更强。让工匠照着这个口径制造模具,然后帮我弄二十发铅弹玩玩。”

这小子居然对火铳着迷了,龙树一时间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他向来不会拒绝龙岩峰的合理要求,当即就让工匠去弄。

制造铅弹主要就是模具比较难弄,不管是泥模还是铁模都一样。泥制模具没模技术含量,无非就是弄一块黏土,将它们弄得方方正正,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模具小心地摁下去,在黏土上弄出与模具大小一致的空腔,弄好后再用慢火把土胚烘干,倒入铅适量的铅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铅汁冷却,铅弹成型,然后砸碎土胚,将里面的弹丸取出来修一修整可。这一系列的操作没什么技术难度,但需要时间,毕竟烘干泥模的时候不能用猛火,得慢慢来。至于铁制模具则没这么麻烦,做好了马上就能用,就是在制模的时候所花费的时间远比制泥模要长得多,总不能指望一块钢铁像一团泥巴那么好对付吧?

倒铅汁的时候还不能一次性倒满,得留一点空间,然后每个模具弹尾位置都压入一个圆柱状的实心圆柱状小铁块,以确保弹尾中空,子弹的重量集中在头部。这其实就是在追求羽毛球效应,羽毛球大家都知道吧?它不会在空中自旋,却不会四处乱飘,基本上指哪打哪,说白了就是因为它的重量都集中在头部,尾部轻飘飘的羽毛更多的是起到箭羽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的独头弹就运用了这一原理,它们不管是枪还是子弹,上面都没有膛线或者螺旋纹,却可以打得很准。铅弹做出来之后还要将它压入专门制造螺旋纹的模具中,以挤压出螺旋纹来。这一步比较简单,因为铅弹采用的是软铅,很铅的,甚至能徒手捏扁它,要用它加工出螺旋纹来,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等螺旋纹加工好后,再用纱纸将它跟火药包裹在一起,一发子弹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些步骤都没啥技术含量,有人带的话,一个文盲都能很快就掌握整个流程。最难的还是制模,只要模具做好了,别的都不成问题了。那几位工匠乒乒乓乓一通忙活,花了好几个小时才算把模具弄好,弄出了第一枚铅弹。龙岩峰检查过后将那枚铅弹装入枪里,嗯,由于子弹比枪膛内径略小,整个装填过程还挺丝滑的,这就是次口径弹的好处了。

他满意的说:“不赖,继续给我做,多造一些出来!”

工匠们领命,立马就忙开了。

龙岩峰捏着下巴,嘀咕着:“要不要弄一支手枪玩玩?毕竟火铳啥的实在太过笨重,带着很不方便啊……对了,这个时代的手枪应该怎么弄?可真是头疼……”

这个时代倒不是没有手枪,在欧洲,各国军队普遍装备手枪,对阵敌军步兵的时候就身披重甲策马环绕敌军方阵飞驰,一边飞驰一边举着手枪向站着不动的敌军外围步兵射击,打完一枪立马就撤,然后重新装弹换或者换上一支,再策马冲回来,再射……怎么样,是不是很眼熟?对,这就是骑射的翻版,只不过是将弓箭换成了手枪而已。

手枪的杀伤力肯定比弓箭大得多,训练起来也相对容易,培养一名出色的弓骑兵得花好几年时间,但培养一名手枪骑兵只需要几个月,只要会骑马会把枪口指向敌人然后扣动板机就成了。至于精度……呵呵,骑射你想要多高的精度?不管是用弓箭还是用手枪,都是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然后射,射中哪个算哪个倒霉好吧。敌军又不是死人,在敌军方阵前沿,大批火枪手、弓弩手在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