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二八二 精忠报国(2 / 3)
投降的大臣,“陛下早已说过,国家危难之际要共度时艰,你竟然敢说投降,莫不是已经暗中投了赵晋成为了他们的细作?!” 说着,他向魏崇山行礼:“陛下,臣请斩下此獠狗头以安人心!” 情绪低沉的魏崇山没有治那人的罪,只是摆了摆手示意翻过这篇。 秦军是还有十万上下的兵力,按理说可以做困兽之斗甚至是最后一搏,但反抗军兵临京畿时也不是四个军了,而是超过六个军! 另外,反抗军这一路俘虏了太多秦军,以他们消化士卒的手段,休整之后来打长安的时候必然拥有更多力量。 除了兵力对比,再就是人心。 反抗军一路打过来势如破竹,双方的战力差距大家都妾身感受到了,那可比上次河东大战时悬殊得多,现在秦军上下士气低迷,毫无斗志可言。 民心方面就更不用说。 大势上秦国已是落入近乎绝境的地步。 “王上,臣等愿意死战!” 见魏崇山竟然没有处置那名进言投降的大臣,孙康不由得心头一突,这是魏崇山保留了这个意见的表现,他不能不怀疑魏崇山已经有了把投降作为退路的念头,顿时心急如焚。 “王上,眼下形势虽然艰难,但我们依然有所依仗。 “在外,我们有吴国作为呼应,他们在江淮战场进展顺利,只要兵进中原就能迫使晋军分兵回援! “而天元帝国在知道面前之敌不过十几万晋军后,亦能靠着熟悉草原,以运动、游击作战的方式有所建树,草原晋军的后勤补给线太长,久之必然生变!” 这回说话的是蒋飞燕,她几乎是抢着发言,“在内,我们虽然损失了大量兵马,但军中修行者回来了不少,其中世家子弟尤其多。 “有他们作为骨干力量,只要不缺兵源,旬日之内就可再有十万大军,足以配合原有正规军进行防御作战!” 她说的并非全无道理,至少军中修行者尤其是世家子弟逃回来的很多这话没说错。战场上最能跑的就是修行者。 蒋飞燕话音方落,章氏等世家大臣纷纷进言,表达了要跟晋军输死一搏的坚定态度。 他们之所以这般急切,是因为世家大族跟赵晋不可能同时存在。 如若秦国投降,魏氏仗着献国之功以及跟赵氏的固有情谊,或许能保留相当大一部分身家以及相当程度的地位,但晋朝不允许国内存在权贵阶层,那就没有世家大族生存的土壤。 对他们而言,接受赵晋的统治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所以就算魏氏要降,他们也不会同意! 倘若魏氏一意孤行犯众怒,背叛大家的根本利益,那世家大族必然群起而攻之,不管自己最后会不会死在反抗军的兵锋下,肯定先把魏氏给灭了! 想要世家大族屈服,除非是到了不投降就会死全家的最后关头。 末了,蒋飞燕一字一句地道:“我们甚至不必战胜晋军,只要坚持几个月的时间,天下大势就会发生根本变化,这并不算太难的事! “王上,臣等皆欲为国死战,请王上明鉴!” 魏无羡在一旁沉思不语,魏崇山摸着下巴问:“若是能迅速拉起十万大军,我们的确还有一战之力,可这兵源问题......” 反抗军都打到了家门口,这时候募兵会有人傻傻应召嘛? 再者,秦国立国没几年,且只是一个王国,魏崇山连帝都没敢称,说到底就是一个割据势力,这天下大晋皇朝才是拥有大义名分的正统。 如今朝廷来打秦国那是平叛,秦国百姓还不存在多少为秦国这个国而战的信念。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孙康字字有力,“只要国家拿出诚意,厚待将士重赏三军,必然不缺愿意报效国家的悍勇志士!” 魏崇山还没说话,那名先前进言考虑投降的大臣忽然冒出一句话: “晋军势大,我军旬日间折损兵马数十万,明眼人都知道上了战场就极有可能会死,孙将军当百姓都是傻子,会为了一点钱连命都不要了?” 孙康转头对其怒目而视:“百姓不傻,可百姓穷!穷人想要家人吃饱穿暖有容身之所,那就得拼命,且除了拼命别无他法! “只要银子给够,十倍百倍的奖赏军功、抚恤阵亡将士,何愁没有愿意为家人、子孙浴血奋战的汉子?!” 那名供职于户部的大臣嗤地一笑:“这恐怕需要很多银子,国库可拿不出来。” 孙康一甩衣袖冷哼一声:“国库没有,世家大族有!” 此言一出,满堂俱寂。 刚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