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二六九 分头行动(1 / 2)
数日后,蒲州。
听罢扈红练关于蒲津关之敌的最新调动情况,赵宁淡淡一笑,给出了自己的评价:“秦军的动作倒是很快。”
“这没有出乎我们的预料。”赵逊保持着胸有成竹的气度,“从河西军第一师北上到现在,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也该到了秦军出动兵马驰援的时候。”
扈红练不无担忧:“可韩城还没有打下来。一旦秦军支援赶到战场,河西军就将两面受敌。
“这回秦军不仅出动了三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还有魏无羡的警卫旅襄助,兵力近乎是河西军的三倍!”
经过方闲这段时间的攻伐,韩城一带的秦军已经收缩到两座城池里,其中师部所在的韩城本城有一个完整作战旅,另外一城有一个团,除此之外的城池尽数被第一师拿下。
但这两座城池却是硬骨头,不好啃,第一师打了几天毫无突破。
“明日天亮之前必须拿下韩城,解决这一带的秦军残余,如此河西军才能腾出手来,进入下一阶段作战。”赵宁这番话说得理所应当。
“怎么打?”扈红练不解地问。
赵宁看了看赵逊,后者呵呵笑了两声:“当然是劝降。”
扈红练半懂不懂:“可就算明天能拿下韩城,也还有一个城池,攻取后者怎么也需要一点时间吧?”
“你说的有道理,打起来的确需要时间。”赵宁点了点头,“那就不打了,换一种方式。”
“换一种方式?”扈红练满头雾水。
赵宁笑了笑:“不错,让他们起义。”
扈红练呆愣当场,看看气定神闲的赵宁,又瞅瞅信心十足的赵逊,片刻后终于反应过来,这是他们对韩城秦军早就有的安排。
不用说,此事涉及那个她都不知道的最高机密。
“北边的部队情况如何?”赵宁忽然问扈红练。
“今天收到了他们的例行汇报,部队行程顺利,正以计划的速度在预定路线上行进。”扈红练一五一十地道。
赵宁微微颔首,跟赵逊相视一眼,虽然没说什么话,但彼此的意思互相都明白。
为了这一战大晋准备多时,这其中不仅包括军械物资的筹备,新式军队的训练,也包括道路交通的改良。
以往的官道无法适应新式军队的需要,修路是一项一直在进行的建设,虽说眼下时间尚短,大晋皇朝改良的官道有限,但联通南北战场、可供大军通行的主干道还是早已修缮完成。
机械化部队的行军速度很快。
“特别行动团第二梯队抵达任务区域了没有?”赵宁转头问赵逊。
赵逊道:“绝大部分已经抵达,各队陆续完成了跟当地一品楼、国人联合会的接头行动,随时都能开展工作。”
特别行动团分作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如方闲、韩树、严冬等人率领的队伍,主要任务是策动秦军起义,正面攻城掠地打开局面;第二梯队的任务跟前者不同,他们的任务区域在更西面更深入秦国的地带。
如果说第一梯队执行的任务,彰显的是革新大业对军队的吸引力,那么第二梯队的任务突显的,就是革新事业对地方民众的号召力。
相比之于第一梯队,大晋的战士其实更加熟悉第二梯队要执行的任务,毕竟这种事情早在中原大战的时候,反抗军就已经在张京的地盘上做过了。
彼时,配合他们的是赵平、赵英的部曲,而现在,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是相互配合,同时第一梯队任务的成功也是第二梯队展开行动的基础。
早在方闲拿下官东城之时,赵逊就把第二梯队送过了河,现在时间过去了半个多月,在暗中活动的当地一品楼、国人联合会人员的帮助下,第二梯队业已做好了行动准备。
真论起来,特别行动团第二梯队其实是作为战力补充,帮助一品楼、国人联合会执行任务的。
赵晋在秦国的人手虽然有限,能做的事情也有限,但集中力量在特定区域进行大规模行动,依然具备可行性。
这场大战不是仓促而起,无论天元帝国、秦国还吴国都谋划多时,赵晋同样如此。对每一方战场如何取得突破、克敌制胜的问题,赵晋皆有诸多预案与准备,各种战略战术上的安排无不详尽。
赵宁现在对河西所做的布置,就是顺着秦军侧翼这条缝隙,撕开一道大口子。
口子撕开了,风起了,后面的事情就是乘风而起,以革新战争的特点与优势,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赵宁看向扈红练,“从正面战场抽调的师级战力,现在渡过了黄河没有?”
“二十一师正在紧锣密鼓地渡河,目前已经渡过了小半。”扈红练稳稳回答。
赵宁微微点头,略露满意之色。
韩城对岸是龙门,从龙门到蒲津关这一带,没有可供大军渡河的渡口,但小股部队还是有地方可以过的。
这中间的黄河两岸原本都有军队把守,日夜巡逻严密监视,就算是小股部队渡河也不可能不被发现,秦军过不来晋军也不过不去。
军队不像修行者,有地形限制就算是小股部队也做不到须臾而渡,几千人可能要花上十几天才能乘船过去,这么大的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