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电影拍摄完成/开辟海外市场(2 / 3)

加入书签

然后从那个时候起,他们一直在想办法打破瓶颈,让集团可以继续高速发展。

他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继续研究现有的项目,然后缓步前进;二是开辟新业务,依靠新生业务的蓬勃生命力,外加其他老业务进行输血支持,就能快速壮大!

事关集团未来发展规划,董事会讨论了好几个月,都没得出结果。

在与柳乘荫遭遇前,科隆也一直在纠结这事,纠结着纠结着,然后就遭遇了绑匪......再接着,在被绑匪“追杀”的路上遇上了路过的柳乘荫。

在认识了柳乘荫后,科隆调查了一下柳乘荫,然后发现......

哇!原来拍电影这么赚钱啊!

几百万美金成本,投资周期才三个月,然后就能赚到几个亿!

决定了,科隆决定开拓新业务,而新业务就是——电影!

科隆和柳乘荫认识是在三月份,然后,三月底,科隆的集团下属成立了一个影视公司,并花重金拉拢人脉关系,外加挖人,最终成功挤进行业市场。

接着,四月出的剧本,五月开的机,六月定的档,七月上的映,八月没到就扑街下映.......

科隆清醒了,拍电影好难啊,想找大神带,然后,他就想到了那个用事迹“勾引”他入行的人——柳乘荫。

科隆决定去找柳乘荫合作。

自己打不过,难道还不能请“外援”吗?

然而,没等他找上柳乘荫,柳乘荫自己就上门了。

但柳乘荫说完自己的计划后,科隆当即把活接了下来。

这活其实也不是白干的。

要知道,柳乘荫的每一部电影都有着大几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率。

投资到就是赚到。

这使得,现如今柳乘荫的作品在行业里可是“硬通货”。

人人都想扒一手。

当然了,灯塔国一些院线方他们后面的脂肪自己也参与了电影拍摄。

为了保证他们拍摄地电影能有个好的票房,他们一定会联合起来抵制“外来大白鲨”进场,并对其他没有参与电影拍摄的院线威逼加利诱,让他们一起组成“抵制防线”,将所有“大白鲨”拦在外面,以保证自家票仓里肥水不会流入太多进外人的田里,最多放几条“小鱼苗”进来衬托自己电影的成绩。

至于引进外国热门电影?

那还是等到某些灯塔国民众大多没时间看电影的“淡季”,并且他们旗下没有大作要上映的时候,再让那些外国片上映。

这样一来,到时候,那些热门的外国片在灯塔国很容易就会拿到一个不怎么理想成绩。

随后,新闻就有了。

他们就可以发一些“XX国票房黑马水土不服”、“XX国票房第一,就这”之类的消息,再展示一下他们今年的票房冠军成绩出来,以此打压外国电影,衬托自己“灯塔国电影世界第一”。

可前提是,他们的“抵制防线”成功将大白鲨拦在了外面.......

按理说,科隆性成立的影视公司也将会成为“抵制防线”的一部分。

然而,此时此刻,这条“抵制防线”的一部分因为干不过同行,从而选择了“开闸放外援”!

等“大白鲨”进场了。

科隆靠着“大白鲨”赚得钵满盆满的时候,其他同行会不会眼红?

肯定会啊!

然而,科隆的影视公司背靠几十亿的集团,这时绝大部分的影视公司都打不动的。

更何况,许多院线方,他们根本没有电影上映。

当然是,什么电影赚钱,放什么电影了?

所以,打不动......那就加入呗!

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院线想要加入进来,分一杯羹,然后,“大包大揽”的科隆作为柳乘荫的“代理人”,谁想进入进来就要找他“买门票”。

光靠着“卖门票”,科隆就能换取到大量利益!

这些利益,有的直接是金钱,也有的则是其他可以用来赚钱的资源或特权。

总之,这些利益就是科隆说服董事会,用集体利益帮他“报恩”的理由。

既能报恩,还能赚钱,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在听完科隆的解释后,柳乘荫终于理解了这是怎么回事。

嗯,虽然自己啥也没干就能让人帮自己跑腿开拓市场,但既然这个“跑腿”的也能在不损害柳乘荫的利益的情况下从中获取到他自己需要利益,那么对方也不算白干了。

想到这里,柳乘荫原本隐隐作痛的良心瞬间就麻了。

人心,实在太复杂了。

爱咋咋地吧,不耽误他的事就好。

在科隆这个地头蛇的帮助下,柳乘荫的两部电影很快获得了一批“感觉打不过,打算加入”的院线方作为“拥趸”,在这些“拥趸”的合力下,两部电影成功获得了灯塔国的准映资格,直接就能定档了。

搞定了灯塔国后,柳乘荫觉得岛国应该也万事大吉了。

然而,柳乘荫又错了。

岛国的院线方并没有因为柳乘荫搞定了他们“大哥国”就立即“举手投降”。

虽然岛国和灯塔国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