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普洱崩盘(1 / 1)

加入书签

江皓从牛精强和小力脸上的表情读出了深深的不信任,似乎他说的普洱茶是下一个风向标的事情是痴人说梦。

制茶厂唯一的电视机里经常播出关于港台的消息,普洱茶崩盘的信息在一些频道节目都有播出,在江皓耳旁回响的都是关于茶叶市场的变化,尤其普洱茶在台湾的市场开始大规模崩盘后,很多港台茶商转瞬把苗头和眼光都对准芳村,大有将这里变成下一个普洱茶大肆生长的地盘。

可基于芳村大部分都是他们广宁县和小北村出来的经商人,大家大多都不接受这种“外来物”,所以一直以来山茶和花茶,哪怕是接纳了一些福建和江浙的茶叶,对于普洱这类物种,大家还是没有半点关注度。

江皓为此跑了几个街区,发现目前普洱茶的境地的确很尴尬,就像是方村里的边缘产品,价格低、利润薄。他跟几个行家谈起,甚至有些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普洱茶。

但江皓总记得母亲提起过的那句话:有麝自然香。

他看着蛇仔明和吹水辉,包括李钰都不理解他为何此时如此坚持想要了解并推广普洱茶,就想起了这些时日对普洱茶的了解和对信息的消化。

他观察了很久港台茶商们的动静,虽然看起来不像是要大展拳脚的样子,但难保他们私下在酝酿,他对普洱茶的属性做了很多功课,也明白了为什么这类茶种在港台市场之前卖得如火如荼,却一下子价格插水式下跌,他也跟港台茶商交流过,才知道对于普洱茶,他们都会说:“长在云南,喝在香港,炒在台湾”。

普洱茶是采自云南,但是听闻香港人喜欢喝茶,在港人的茶楼里,选择普洱茶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喝,而是因为价格实惠。老式茶楼一般都是把普洱茶作为免费茶提供,客人们吃了油腻的肉菜,喝一杯普洱茶正好可以解腻消食,非常实惠。如果点其它“高端”茶是要单独收费的。所以在本地不畅销的普洱茶,正正翻山越岭进入了港人的怀抱,找到了市场的立足点。

90年代,台湾地区发展繁荣,带动了紫砂壶行业的发展,台湾的商人把紫砂壶从内地用船运过去,总要塞一些茶叶进去,以保护壶身,塞进去的当然是价格便宜的普洱茶了。就这样,普洱茶慢慢在台湾发展起来,一些号级茶也开始出现在台湾市场上,当地爱茶人逐渐迷上了这些来自易武的老茶。

从老茶进入台湾市场后,就在前些年,邓时海的《普洱茶》一书出版,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观点,风靡两岸普洱茶市场。从1996年起,一部分台湾人前往云南茶山做茶,这就有了“96真醇雅”“99绿大树”等定制茶的诞生,迅速带火了普洱茶市场。

这些信息,江皓花了许多时日,包括从陈龙的一些朋友那里一点一点收集起来,才对普洱茶有了整体的概念。

他一直苦恼,到底什么样的茶能历久弥新,全然不受时令与收成的影响,又可以在茶叶市场占有长时间的王者地位,思来想去,与其开发更多花茶系列,倒不如试试普洱茶,他说不清楚什么感觉,总觉得这种茶是自带一种属性,能让人炒起价格的属性。

一旦产品能被炒起来,就有无限大的发展潜力,人为在价格上做文章的空间自然就更大了。

想到这点,他更觉得普洱茶大有可为,虽然现在很多人对普洱茶都不熟悉,价格更是比铁观音和红茶这些香饽饽便宜好两倍,但过去的市场也不会说谎。

想到小力几个生活困难,这么久了,店里的生意都被石围塘那群福建帮茶商抢去不少,能存活下来,依然是张武靠着自己的人脉左捞一批货右捞一批,这样才勉强维持到日常的销售。所以他还是希望他们能听进去一星半点,好趁早做准备。

看着他们一脸迷茫,他苦口婆心的劝着说:“普洱茶是个热销的好苗子,你们应该考虑提前入点仓,以后会用得上。”

小力嗤之以鼻的说了句:“现在普洱茶都崩盘了,台湾都崩盘了,到这里能有什么作为。”

牛精强抓紧时机,直接掐架说:“不帮我们,还想着坑我们?”

江皓眼见误会越来越大,但也实在不想在李钰面前跟他们吵,只好讪讪的说了句:“我没坑你们的意思,台湾崩盘那是因为普洱有周期性弊端,几乎每过七年,就会出现一次市场萧条。”

他们两个依然不屑一顾,只有蛇仔明默默不语的陷入沉思,吹水辉也无法打破这尴尬的局面,只好悻悻的看着江皓。

“我们没有你那实力,也不劳您费心了。”

小力有些接近情绪崩溃,直接彪了句客套话。

李钰正想开口调和局面,江皓直接按住她的手掌,摇了摇头。

“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就不打扰了,先走了。”

还没等李钰回过神来,江皓就已经拉起她走向门外,只是匆忙跟蛇仔明和吹水辉示意了一下,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哎,别,别走......”李钰试图劝江皓,但看他连头也不转,拉着她的手劲头很大,只好扭头为难的看了眼蛇仔明他们,被拉着走了一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