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孔老夫子(2 / 2)
递给二人。
“可惜了圆觉法师了,一生立志华夏传法,仍未遂心愿。你等切记匡复天下时,莫忘了老和尚的这桩心事。”
“是的,先生。晚辈在山上已经应承了大师,定当相助,阐扬光大北棋山一脉。”
顾羡打开书信,只见上面写到,
“贫僧圆觉,早年机缘殊胜得遇无忧法王,深感佛陀法旨可以洗却众生尘劳,拯斯民于水火,便矢志传佛陀宏法于中土。奈何先皇晚年执迷于方士道家之长生不老之法,不听法王之教诲,在皇长子失踪之后,病势加重驾崩。法王与护法十二罗汉被陷害囚禁,生死未卜。贫僧当年因为对于苏氏威胁尚小,又幸得顾氏一族倾力相助,方得幸免于难。贫僧遂隐居偏远之北棋山,窃为流传些许法王绪脉。然限于情势之所迫,京城乃多是非之地,苏氏与南霞一派党羽甚多,不敢贸然多与顾相国往来,以免不测。只盼得顾氏后人长大能于北棋山一会,以相机图后事。近日于定中观见天下几呈纷乱之象,紧急之下乃命人往请相国北棋山相会。仍恐时不我待,乃往东梧书院留书一封,待顾氏一族来取,阅后当知我意。当年法王惠下留有无忧法卷,藏于烟霞洞内。转动洞内圆桌,石壁落下,可往径取法卷,石室内壁亦有机关,转动就可以从内打开石门。取了法卷之后,当助恢复朝堂于来际,传灯佛法于后世,佛陀实语者,人心澄清,则寰宇宁不息争,诚乃我华夏之福哉。”
“原来如此,难怪当时法师在山上要带我去烟霞洞,却是要亲手交给我那无忧法卷,只是贼道应该是一路追踪婵儿到得山上,来得急,却被他扰了。”顾羡看后方才明白过来。连忙说与众人知晓。
众人这里说着,却突然留意到明空神色不对,只见他呆呆看着他手里的书信,满面的悲戚与愤怒,眼泪横流。
顾羡忙问道,“怎么了,师兄?”
“原来。。。”,明空不知如何说下去。又猛在桌子上拍了一掌,立时见到桌面裂纹四起。
顾羡忙从他手上接过书信一看,不禁吃惊非常。
“老先生还有各位,你们看看,原来明空师兄另有身世,竟是先皇长子。这么说当年传说的长皇子少年早逝便是谎言了。这苏老贼这些人果然早就埋藏祸心,更不是今日才起祸端。”顾羡看了信后,愤然说道。
说罢,顾羡将书信递与大家。
众人一看之下,果然说的是明空和尚的身世,也是同样的意外与悲愤。只是书信匆匆写就,难免潦草一些。
原来明空本是先皇与林妃的长子,慕容允文。林妃在生下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允文的弟弟慕容允双之后,即染病离世。后来两个孩子便给了一直无所出的皇后,也就是苏元寿的姐姐苏元芷抚养。
等到慕容允双三岁之时,宫中一个侍卫得到苏氏受命将对皇长子不利,但是出于侠义本心,不愿为虎作伥。于是冒险在顾恒相国的帮助下,将他带出了后宫。后来在东梧巧遇圆觉法师,因为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不方便,就将孩子交给了法师抚养。等长大后再告诉他的身世。
而明空随身嵌金“允文”玉佩即是当年林妃在慕容允文出生后留下来的信物。
“顾贤弟,请受我一拜,多谢当年老相国相救之恩。”慕容允文说罢拜倒在地。
顾羡连忙扶起,“顾家许国,义不容辞。请起明空师兄。不对,在下应该尊称殿下才是。”赶快施礼。
明空以手相搀。
“后宫竟是如此险恶,难怪旧朝多有帝王家子女说有来生愿不生帝王家的感叹。看这苏贼为祸作乱早已不是一日。只是父亲竟是不曾对我提起。我还以为两家一直相交甚厚。”顾羡叹道。
“如公子所言,我等以后当以殿下相称了。老朽有礼。”说着,孔安世等起身作礼。
慕容允文赶快扶起。
“老先生,晚辈不敢当。倒是这和尚是真的做不得了。以后还望诸位援手,让苏老贼还我慕容氏基业。允文在此谢过诸位。”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