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思想教育(1 / 2)
太史慈见潘凤举斧劈来,忙提枪来挡,二人又打了三十几回合。
此时太史慈自知胜不了潘凤,想逃也逃不掉,单是潘凤所骑赤兔马,要追上他非常容易,更何况潘凤的兵马已经将他围住,要逃也已无路可逃。
“潘将军,我若降你,你如何待我?”
太史慈一边与潘凤打着,一边向他喊话谈条件。
“自然是以上将相待。”潘凤答道。
“你之前不是说要让我任丹阳太守吗?”太史慈又问道。
潘凤笑道:“以你之能,当随我征伐,建立功勋,拜将封侯,何以恋太守之职。即使要任太守,也须助我平定扬州之后,可让你任豫章太守,以拒荆州之敌。”
“你可言而有信?”
太史慈动心了,也可以说是条件能让他满足了。
“我从无虚言。”潘凤又答道。
“好,我降。”
潘凤闻言收斧,不再相斗。
虽然太史慈是临战而降,但他此时未败,潘凤又对他有所了解,接受了他的投降,也接受了他的条件。
即使太史慈不提,潘凤将来也是要让他屯守豫章,以拒荆州刘表。
太史慈跳下马,立枪于地,向潘凤单腿跪地,拱手拜道:“太史慈拜见将军!”
“啊哈哈哈……子义快起,我得子义相助,便如虎添翼,天下可定啊!”
潘凤也跳下马,上前亲自扶起太史慈。
太史慈已降,城内山越首领大开城门,迎潘凤等人入城。
孙策死后,孙权收集兵马,汇聚于会稽,准备死守会稽一郡之地。
此时丹阳已经没有孙策的兵马,太史慈一降,可以说是丹阳已平。
入城之后,那几个山越首领来向太史慈请罪:“子义将军,我们并非想要背叛你,只是潘将军仁名远扬,心里装着贫民,为我等贫民夺田分田,我们心慕潘将军,因此早你而降,还请子义军将军勿要怪罪!”
太史慈笑道:“潘将军深得百姓之心,你们降之,我如何能怪你们。其实我也慕将军之德,早有降意,只是心中不服而已,哈哈哈……”
“如今呢?”
张辽在旁边笑问。
“如今自然服了,潘将军之武天下无敌,文远,你不也服了吗?”太史慈看向张辽问道。
“我看出来了,潘将军初次与我对战时,不战而走。听说潘将军在北海与子义你对战时也是如此,而以将军之武,完全可胜我们,可见将军彼时并不想真正与我们为敌,已经想着将来要收降我们了,将军,是否如此啊?”
张辽突然想起,自己当初在酸枣初次与潘凤对敌,潘凤不战而逃。
现在又听说潘凤在北海与太史慈对敌时也是这样不战而逃,而以潘凤的武力,要想战胜他们完全有可能。
现在终于弄明白,潘凤当初是不想与自己为敌,或许正是想到将来会有这一日。
潘凤想不到张辽会有这样的理解,不过以张辽来说,如果不是这样,也难以解释得通自己的行为。
他又不知道自己当初武力低微,自己是打不过才跑,只不过跑得多了,身上又有系统奖励武力值,武力就升上来了。
“哈哈哈……不错。”潘凤顺水推舟答道,“文远与子义皆是当世威勇之将,武力极强,我当初真的并不想与你们为敌。不过当时没有想到,我今日会有如此成就,我年少之志,不过是想着将来当一个征西将军而已。未曾料到,如今天下大乱,百姓生活困苦艰难,又得诸位威勇志士相助,才有了欲让天下百姓皆可饱食之志。”
“天下之乱,非唯董卓一人之罪,百姓之苦,非唯朝廷重赋之责。各地豪强巧取豪夺,兼并田地,使百姓无田可耕,欲耕其田,则须交出一半之租。百姓因此饥而无一捧之食,食而难有一餐之饱,黄巾百万,跨州过郡,所为缘何?只不过是欲求一饱而已。”
“我夺豪强之田,分给百姓耕种,轻税薄赋,如此百姓便可得以饱食,甚至家有三年之储。假若如此,百姓安居而乐业,你们说,天下还会乱吗?”
潘凤又趁机宣传了一番思想教育。
闻者无不动容。
张辽高顺等人虽然常常听到,此时再听,亦是难掩心中澎湃之情。
太史慈是第一次听到这些言辞,不禁起身拱手言道:“我等之志,乃为一身谋名,将军之志,却是为万民争利,实在令人敬佩!如今之天下,兼田并地之弊甚深,世家豪族,富商大贾,夺田买地,奴客万数,一人食肉厌,万民饥无食。假若如将军所言,百姓皆有田可耕,家有三年之储,则百姓必可饱食,天下必可大安!将军,太史慈真心服矣,愿听将军之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等愿听将军之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余人皆起身拱手,齐声言道。
潘凤很满意,思想教育还是很有用的,至少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
“曾有人向我提起,让我勿要夺豪强之田,更勿要夺财毁屋,将其驱离,令其收取租耕百姓五比一田租即可。可是,此前我在徐州,曾经欲行此令,然而州中豪强与众吏尽皆反对,可知此令难行。即使是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