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战后波澜(一)(1 / 2)

加入书签

上海这个地方对于蒋委员长来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想当年他从一个街头混混成长为现在的一国领袖,最早发迹之地便是上海。

所以,他本人对于上海这个地方也是情有独钟!

之所以要在这里开辟战场,蒋有两个考虑,一个是改变日军的战略进攻方向,将日军本就不多的兵力分散开来,另一个就是希望国际社会的插手,制止日本的无耻侵略。

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无论对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对众多西方人,都有着太强的诱惑力,它就像一颗美丽的明珠镶嵌在淞沪平原上。

这里不像绝大多数的中国城市那样,老旧而又残破,缺乏现代气息。

长三角下游的大上海有着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洋楼以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装上卸下的商船,都在证明这座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

眼下的中国太贫困太落后了,但上海的繁华、喧嚣,却使它披上了一层异域繁华的风采。

白天,街上车水马龙,形形色色的人来回奔忙。

而每当夜幕降临时,霓虹灯闪烁,照耀得黄浦江如同白昼一般。

政界、军界要员、商贾巨富、上流社会的阔太太、小姐们夜夜笙歌的生活,给上海抹上了浓浓的一笔。

眼下,上海以东方巴黎的迷人情调闻名于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冒险家和军人政客。

可以说,上海就是中国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

然而,上海的引人注目,并不止于其繁华迷人。

它还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商埠,战略价值极高。

眼下的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位居第5,在中国更是稳居老大,即便是天津、青岛、大连等港口都远远比不上这里。

占据上海,不但等于控制了进入江浙地区的海上门户,而且扼住了溯江进入中国内陆的水陆咽喉。

如此重要之地,中国方面自然不会忽视,日本人更是重视万分。

对于日本而言,眼下的上海,是日本海军的海外权益集中地。日本海军对上海的关注,犹如关东军盯住中国东北及华北不放一般。

6年前,当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海军曾在上海动过刀兵,结果海军大丢其丑。

如果是中国东北是日本陆军的后花园的话,那么,在日本海军省的眼里,上海犹如自己的私有财产,决不容许陆军插足。

只要自己在那边刺激一下日本人,日本海军肯定不会容忍的,势必可以将日军由北向南的战略态势扭转过来。

如果中日两国在上海打起来了,势必会影响到英法美荷等国的在华利益,一旦中国军队的表现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或者说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军队能抵挡得住日军的进攻,那么他们就会支持中国抗战,甚至于出面居中调停。

而这也是蒋委员长最乐意看到的事情,也是他以打促和的一大设想。

但是,令蒋委员长没有想到的是,这淞沪战役打了近三个月,投入的兵力超过了百万人,结果非但没有将日军赶出去,反而损兵折将,闸北、大场等地的丧失,这让本就摇摇欲坠的上海防线更加的雪上加霜。

良久,会议室里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蒋委员长看了看在场的军政大员们,而后说道:“倭寇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现在打了近3个月,连我们一个上海还没占去。各位统帅所部,努力抵抗,不惜以壮烈的牺牲,给倭寇以绝大的打击,此种为主义为国家拼死抗战的精神,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

“一般外人看见中国军队装备欠缺,武器不良,以为一旦对日作战,必不能抵御侵略。但这一回我们淞沪各军经过3个月的抗战,左翼仍能维持原有的阵地,右翼阵地亦按计划只作战略的移动,这种奋勇超绝的战绩表现出来,无论中外人士,对于中国军队来说都是一个奇迹。”

“这一仗不仅改变了日军对我军轻视的心理,而且对我军的表现表示赞叹和钦佩,英美各报且赞扬我军队已因沪战之英勇,与此次有秩序之转移阵地,安全退却,证明中国军队已建立其国军基础于从来未有的历史之上方。”

“近3个月来,我们虽然没有得到大的胜利,但在我们预定的消耗战和持久战的策略之下,已使敌人受到意外大的打击,在精神上我们已实在打败了举世共弃的倭寇......”

这话虽然有点阿Q精神胜利法的意思,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淞沪抗战从8月13日打响,至10月底已延续两个半月之久,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之下,日军虽在上海战场增援了6个师团,且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仍不能解决战局。

更为重要的是,直到现在,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这对其速战速决战略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所以说,在战术层面中国军队确实没有取得胜利,甚至于略占下风,但是在战略层面,他们无疑是赢了对手。

这时,陈诚起身说道:“委座,目前日军在周家桥、姚家宅、小家宅等处强渡苏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