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第一大捷(九)(1 / 2)
坦克协同作战宣告失败之后,天色也已经晚了,随后松井忠国命令部队停止进攻,等待明天天亮之后继续。
日军停止进攻之后,前沿的守军立即将情况上报到城里的指挥部,同时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准备迎接日军接下来更加疯狂的进攻。
而大黑山这边,马铮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吕力从张北前线发来的电报。
看完前沿的战报之后,马铮陷入了沉思。
眼下中日两国围绕着张家口和南口展开了全面争夺,南线的战斗暂时不用去管,中央军和西北军都不是弱者,即便不能守住南口,短时间内也不会崩溃的。
而只要他们能将南线的日军拖住,铁血团就有机会在北线重创日军,拿下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目前北线的日伪军分为两个战场,以李守信所部为主的伪蒙古军正在商都、化德一线猛攻徐龙虎所部,日军主力则是围攻张北的吕力所部。
西线战场马铮倒是一点都不担心,毕竟徐龙虎所部不管是兵力上还是火力上都要比伪蒙古军强太多了,除了机动能力方面略逊一筹外,其它方面完全是碾压对方。
但是仅仅只是消灭一些伪军,这却不是马铮所乐意看到的!
要干咱就要干大事儿,要打仗那就要干最强的敌人,而本多政材的混成第二旅团无疑是一个合适的目标。
因此,马铮这一仗真正的目标就是要全歼这个混成第二旅团。
但马铮自己也清楚,想要全歼本多政材所部也不容易,毕竟这个可是一个混成旅团啊。
在日军中旅团一级的作战单位分好几种,包括混成旅团、独立混成旅团以及独立守备旅团等等,甚至于还有一些混成支队这样的部队,其级别也是旅团级。
这些部队的番号不同,即便都是属于混成部队,但规模、任务与性质都有着天差地别。
比如说日军中比较常见的独立混成旅团,这是日军的一种旅团编制,不隶属于某个师团,执行独立的 战 斗 战 役任务,多为守备部队,配备轻便步兵武器。
1931年“柳条湖事变”爆发后,日本各常设师团派遣辖下的各旅团前往东北参战。正常编制下的步兵旅团是由两个步兵联队所构成的,但为了独立作战的需要,日军派往东北的旅团配属了骑兵、炮兵、工兵等兵种后,以“混成旅团”的临时性师团派遣单位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战场上。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为了因应大陆战线的扩大长期化的陆续编成了多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因应占领地的治安与整备工作。
这些独立混成旅团基本上是由旅团本部、5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野炮或山炮2、3个中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单位构成,总兵力约5,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独立混成旅团,无论在火力、机动力还是兵站能力上都相当的低劣,纯粹是以静态守备任务为主。
唯一的例外是1941年由中国派遣军编成的独混第廿一旅团,这个单位是纯粹以从事野战的目的编成,所在火力、机动力上都有大幅提升。
相比而言,“混成旅团”就不一样了,这种编制的部队有临时编组与非临时编组两种。
临时性质的便是从已有部队抽调单位与人员临时编组、任务完毕归还建制的混成旅团,例如“九一八”事变时从朝鲜抽调第20师团的第77、78步兵联队与炮、骑、工、辎部队组成“混成第39旅团”侵入中国东北;“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有“混成第24旅团”。
再比如眼下的这个混成第二旅团,该旅团就是由第1师团第2旅团抽调出来的部队组成的,虽然是独立编制,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野战部队,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技术兵种。
这样一来,原本一个只有七千人的部队,此时的兵力却多达万人左右,战斗力极强。
除此之外,日军还有一部分旅团级的独立守备队,这些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最早的独立守备队成立于1909年,日军在中国东北占领地编组独立守备队。当时的独立守备队就是六个大队的规模,任务主要是守备铁路线。
到了1929年,守备队规模壮大了,最高指挥官升格为将官,手下仍然还是六个大队,分别驻扎在大石桥、四平街、公主岭、连山关、安东等地,此后又陆续扩大规模,共计分遣所37个,每个分遣所18人。独立守备队共计6481人,接近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人数了。
眼下关东军相继成立了第1-9独立守备队,每队辖6个独立守备步兵大队和1个作业队,队长少将军衔。
但是在所有的旅团级的作战部队中,混成旅团无疑是最强大的存在。
铁血团想要全歼一个混成旅团,且这个混成旅团还有大量的伪军协同作战,这个难度堪称是地狱级的。
在对比了双方的兵力和火力之后,马铮认为双方在兵力方面相差不多,北线的日伪军大约有两万三千人,其中日军一万人上下,伪军一万三千到四千人左右。
而铁血团眼下合计有8个主力团两万七千人左右,虽然要比日伪军多一些,但是多的也有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