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一大捷(二)(1 / 2)

加入书签

汤恩伯部可是蒋委员长的嫡系中的嫡系,在中央军中,除了胡宗南部外,恐怕也就只有汤恩伯部最受重视。

所以这支部队不管是在兵力上还是武器装备方面,那都是冠绝整个国军。

别的不说,就兵力一项,汤恩伯的第13军就足足有3个师三万余人,而同样为军级作战单位的,刘汝明的第67军却只有两个师一万四千余人,差了何止一倍。

此次汤恩伯所部也被派往南口前线,可见南京方面对这一仗的重视。

甚至于,在部队开拔之前,蒋还曾亲自接见了汤恩伯,对他耳提面命,谈了不少想法,也叮嘱了一些作战要领。

汤恩伯知道这事儿事关重大,不敢怠慢,当即派出自己的参谋长吴绍周来到察省省府张家口,就13军接防南口的事宜与察哈尔省主席、67军军长刘汝明接洽。但听完吴绍周的介绍后,刘妆明先是一脸的惊讶,连称尚未接到命令。

在对方多次解释了设防南口的紧迫性后,刘汝明却认为南口目前并无大碍,并不愿意将阵地交给汤恩伯部。

从刘汝明冷漠而猜疑的脸上,吴绍周清楚地看出了拒绝和不信任。刘汝明是宋的老部下,察哈尔是他多年经营的地盘,眼下中央军的突然到来,显然惊扰了这位地方长官。

吴绍周清楚刘汝明在想什么,也没再多说,便退了出来。

无奈之下,吴绍周只得将情况向南京方面汇报,并称刘汝明拒绝友军接防,影响抗战,请中央查办。

随后,南京方面将这事儿交由西北军大佬冯大帅处理,冯一向力主抗战,自然更明白蒋介石的用意,见电后当即在原电上批示:“如所报属实、请依法拿办!”

虽然南京方面念在用人之际,没有真的处理刘汝明,而刘汝明最终也将南口的阵地移交给了中央军,但是已经消耗了太多的时间。

三转两绕,当汤思伯的13军主力进驻南口阵地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8月5日,此时距离日军进攻不过几天的时间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更重要的是,8月5日抵达南口的并不是13军的全部部队,只是一支先头部队,直至8月8日,汤军全部到位,在准备未固的情况下迎来了日军的全面攻击。

自相猜疑,可悲的内耗,使中国军未战已失去主动、失去出击日军的先机。

反观日军方面却能长城脚下从容集结,从容选择攻击方向,这也给这场战役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和预兆。

南口战役打响的时候,关东军在北线的部队也在集结!

从8月11日战斗打响,日军主力在南线猛攻南口阵地,但是却遭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反击,致使双方陷入胶着之中。

更重要的是,守军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阻击,给日军造成了极大地伤亡。

在南线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日军方面命令关东军随即行动,从北线打开缺口,配合南线的部队夺取张家口。

随后关东军司令部给察哈尔派遣兵团下达了作战命令,首先是命令混成第2旅团从天津回到张北,并接近长城,向平绥路进攻,击溃当面的中国军队,迅速攻向张家口西南地区,切断平绥路,然后准备向宣化前进。

伪蒙古军主力于北线的商都、化德附近集结,与堤不夹贵大队的两个中队,确保张北、康保附近地区,掩护军主力的右翼。

在多伦留下大泉基大队的一个中队与“满军”、“伪蒙军”一部,向独石口方向警戒,以掩护军的左翼。

接到命令之后,日军第二混成旅团,按关东军“蒙疆兵团”进攻张家口的计划,一路由大泉基少佐的大队从沽源经崇礼攻向宣化以策应旅团进攻外,旅团主力于8月20日晚间,对多伦以南的张北一线作猛烈攻击。

十川次郎的第1联队从神威台、汤浅政雄的第3联队从神威台以东的汉诺坝、堤不夹贵的大队从神威台以西的老北台先后攻进了长城。

日军在南线主要面对的是汤恩伯的中央军以及西北军的刘汝明部,在北线的敌军主要面对的是马铮所部。

在日军抵达之前,铁血团就已经做好了迎战准备!

商都.七台镇!

则是李守信所部第二次进攻商都了,上一次他们是先打下商都、化德,而后被铁血团破城,差一点被全歼。

这一次攻守异位,铁血团成了守备部队,而李守信所部则是成了进攻部队!

在开战之前,李守信就派出了大量的侦察部队进入商都化德一线进行侦查,知道商都和化德以及不远的尚义一线各有国军的一个保安团。

当下,李守信决定亲自带领四个骑兵师外加一个炮兵大队南下,拿下七台镇和长顺城,一雪前耻!

然而,当他的部队南下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头疼的问题,那就是部队所过之处竟然连一个人都看不到。

沿途所有的村庄全都是空无一人,没有人就意味着无法就地征集粮饷民夫,而他们南下作战其实并没有携带多少给养,这也给这帮伪军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等他们到了七台镇附近之后,发现情况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七台镇外围到处都是守军的防御工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