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二世而亡 天下第一太子墓(1 / 3)

加入书签

【《诗经》中有言:“山有扶苏, 阴有荷华。”扶苏,意为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始皇为自己的长子取这个名字, 定然寄托了他满满的期望与喜爱。与其他兄弟不同,扶苏很早便能参与政事, 历史上记载了他很多次上书言事, 即便与始皇意见相左, 始皇也不曾责罚疏远。】

【直到那一次,他为方士求情。当时,始皇追求长生的梦想破灭了,他只能选择将大秦天下交给培养多年的长子,可是扶苏却过于仁善天真, 这样的性格怎能担起大秦的天下。始皇将扶苏派遣到长城戍边, 想要用铁与血将他的性格拗转过来,可惜, 已经太晚了, 始皇没有时间了, 大秦也没有时间了……】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石碑, 上书“秦扶苏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

【这是扶苏墓, 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东,被誉为“天下第一太子墓”。虽然历史上的扶苏从未得到太子的封号, 但后人却很乐意将这个名号赠与他。太史公在《史记》中形容扶苏公子“刚毅而勇武, 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 有政治远见,他看到了秦朝制度中隐藏的危机,敢于对始皇的政策提出不同的意见。】

扶苏神情更加专注, 他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他幼时接受法家思想,如今又受到儒家影响,他清楚的知道法家对黔首的压迫,这种压迫是不能长久的,他想要改变这一切,想要劝说父皇重用儒家,可父皇却认为法家的“愚民”、“弱民”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秦始皇也在看着天幕,看到扶苏的坟墓,他心里多少有些难受,毕竟这是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子,长子是要继承家业,传承自己的统治的。

【很多人将秦朝的灭亡归结于扶苏自杀,胡亥上位。似乎,只要扶苏没有自杀,就可以成为大秦的救命稻草,挽救即将崩溃的大秦帝国,但,真的有这么容易吗?】

扶苏:我能行吗?

天幕之前提出的大秦弊病,我能解决吗?

父皇都做不到的事,我要如何去改变?

【蒙恬手下有十万大军,但这十万大军是为了戍守边关,抵御匈奴,在不知始皇已死的前提下,他们不可能跟随扶苏返回咸阳。】

蒙恬默默点头,是啊,长城兵团是大秦的军士,是陛下的军队,不是他说一句话就会赢粮景从的。

再者,长城兵团要防御匈奴,重担在肩,也不可能随意离开北方。

【对于秦朝的臣民来说,秦始皇就是被神化的存在,他们怕是没有想过秦始皇也会生老病死。而扶苏早已被放逐出咸阳这个政治中心,虽然有长公子的名头,但毕竟不是储君。春秋战国时期,无数被放逐的太子都被废了,离开咸阳的扶苏已经失去了最大的依靠,面对秦始皇的遗诏,又有几人愿意跟随扶苏。】

扶苏抿唇不语,他虽偏向儒家,但也是自幼接受法家思想长大的,清楚秦朝的律令,面对父皇的圣旨,如何能不听从呢。

始皇:“扶苏,若再来一次,你还会自杀吗?”

扶苏咬咬牙,还是实话实说:“父皇,儿臣不能乱了秦朝的律法,面对君父的圣旨,儿臣定会遵旨而行。”

始皇心中不知是欣慰多一些,还是恨铁不成钢多一些,他只能将其点破,“律法是用来规范臣民行为的,你是君,不必严守律令。”

灵活点啊,傻孩子!

扶苏猛地抬头,他接受过许多老师的教导,但从没有人教他阴谋厚黑,始皇的话如醍醐灌顶,他有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始皇叹了口气,决定还是自己亲自教导吧,那些臣子如何知道为君之道,把扶苏都给教傻了。

【再者,嫡长子继承制是周朝的礼仪,是儒家所推崇的,秦朝从来就没有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择勇猛者而立之。”秦孝公、秦庄襄王都不是嫡长子,秦始皇也没有嫡子,从这一传统来看,秦始皇临死前立胡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有遗诏,有丞相担保,群臣就更不可能提出异议了。】

不少朝臣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突然想起之前天幕说过的“赵国的传统”,细思极恐啊。看来,大秦还是要有一个有序传承的制度,不然,这种“变故”定会一再发生。

后世的儒家学者则是傲然一笑,这就是不信儒家的代价!

【从赵高的言辞中,可以了解到,胡亥做公子的时候定然还是有所伪装的。在没有见到胡亥倒行逆施之前,谁能知道这是个千古无一的昏君暴君。不得不说,赵高是玩阴谋的行家,他先让胡亥杀了扶苏,又杀了所有的兄弟姐妹,自灭满门,其他大臣除了拥护胡亥还能怎么做呢?】

【一百多年后,西汉另一位太子面对奸臣的污蔑,愤而起兵,他要见到自己的父皇,倾诉冤情,他不想面临扶苏的局面,被一张不知真假的诏书赐死。可惜的是,虽然他的父亲还活着,但他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皇,落得个兵败自杀的下场。】

扶苏很好奇,没想到后世还有与我一样的皇子,只是他比我有勇气有决断,选择直接起兵。虽然落了个兵败自杀的下场,但总比自己毫无反抗直接自杀要强多了。

汉武帝冷哼道:“不知道是哪个蠢货,连自己的太子都护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