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第三十章 。(1 / 4)

加入书签

有刺激的明朝历史故事听。

嬴政调整坐姿洗耳恭听, 特意换了一块空白丝帛,一手拿好了笔, 随时准备记录。

后事不忘, 前事之师。

此等言辞本不可能成立,却因水镜成了真。以后事为鉴,能知兴替。

水镜:

【朱祁镇, 明朝第六任皇帝。

他的祖父朱高炽,在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后登基。继位后,短短九个多月,他就病逝了。

《明史》赞其“用人行政, 善不胜书”。因为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到永乐帝在位期间征战四方,二十五年间都离不开这位为他稳定后方的长子。

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 往往在战场之外。

朱高炽除了不善武功,从农事、经济到民生都面面俱到地施以仁政。可惜, 他继位时间太短不满一年就病故,其子朱瞻基继位。

此时,朱瞻基二十六岁。有别于父亲的不善武功, 他十五六岁就随祖父出征漠北蒙古。不能说是久经沙场,那也有着充分的军事理论素养与军事实践经验。

登基仅仅一年多, 遇上了叔父朱高煦造反。

其实, 朱瞻基上位后优待两位叔父,但朱高煦死性不改。

说朱高煦贼心不死,盖因他对皇位的窥觊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了。

这件事, 朱棣必须要负责。

比起不善武功留守后方的长子朱高炽,朱棣对跟随他一起出征而好逞勇武的次子朱高煦表现出了偏爱。

在朱棣起兵谋反时,他在战场上对朱高煦说过“世子多疾, 汝当勉励之”。

这句话是不是老爹给次子画饼犹未可知。哪怕言者无心,听者却也有意。

后来,朱高煦屡犯骄横狂妄之事,私自招募精兵且不愿离京就藩,都是对储君之位显露出窥觊之心。

直到永乐十四年,朱棣确定次子是真的有狼子野心。细数他犯下的数十起不法事件,准备把他给贬为废人。

当时,太子朱高炽为弟弟求情。朱高煦才免于被废,却还是非常不情愿地去了封地。

有人说朱高炽过于仁慈,当时就该彻底废了他二弟才对,那却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

朱棣曾经偏爱朱高煦,哪怕一时间气急要废了他,但谁能说得清之后会不会反悔。

翻一翻史书,太子与皇上的关系非常复杂。哪怕最初是父慈子孝,到头来落得被废身死的还少吗。

从个人感情上,朱高炽不是朱棣最偏心的儿子。

作为太子,他是生性仁善也好,或是颇自我约束力要行宽仁之政也罢,在对待弟弟的问题上,他出来求情是不让朱棣多心生厌的好策略。

或许,朱棣想过长子继位能压制次子,不会出现藩王叛乱问题。

或许,朱高炽有想过登基之后再收拾弟弟,届时他不必顾忌太多。

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妄加猜测了,因为朱高炽仅仅做了九个多月的皇帝就死了,他未处理好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得不让继任的朱瞻基去面对。

前因埋下,朱瞻基继位后爆发了。

朱高煦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把周边所有的马匹都抢了,这家伙就起兵反了。】

水镜前。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无声地在说:‘瞧!永乐帝开的好头,儿子有样学样,藩王之乱再起。还那么偏心次子,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朱棣立刻一脸‘我错了’的真诚反思表情,但在心底默默反怼了。

没有因,岂有果。永乐帝怎么会造反,还不是洪武帝偏心眼非要让朱允炆上位,偏心当然也是祖传的。

怼归怼,他还是将“朱高煦造反的历史”给牢记下。

要将此引以为戒,把握好对儿子们的态度,不可让这世界发生同样乱剧。

另外,小胖子居然五十岁不到就死了?

根据咕咕所述的内容,推算出史上父皇享年七十一岁,而自己也活了六十四岁。

朱高炽是不是肥胖过度,身体越发虚弱而病逝了?

这些问题要以后再议,现在全神贯注看水镜。

另一个世界,嬴政联想到自己的孙辈。

大秦要想稳固统治,至少需要接连三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他不只要考虑储君,还要考虑储君的继承人。

近七日,让儿女们呈上自认为最喜欢的典籍,多数人交的竹简不让他满意,倒有两份除外。

居然敢光明正大地誊写《吕氏春秋》给交上来,等今天看完水镜,是要找孩子们聊一聊。

话说回来,咕咕要说的是朱祁镇时期的诡异历法变动,而现在仍未正式谈及这个人。

这幅燕国地图还挺长。

嬴政望着镜面,仿佛看到了多年前荆轲携藏着匕首的燕国地图来到大秦。

不过,这次匕首不是刺向他。

不知在另一个时空是否有明朝君臣能看到水镜?如有,那等会必定被一扎一个准。

水镜继续着:

【宣宗元年八月,朱高煦反。

宣宗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朱瞻基率两万先锋军亲征围了乐安州城。很快,朱高煦就自知不敌投降。

这场叛乱平定得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