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许昌与洛阳(1 / 3)

加入书签

七月十九日,养精蓄锐了一整晚的大军离开了肥乡,折向东南,追击敌军而去。

邵勋临时收到消息,几乎是在他击败逯平、李乐的同一天,苟晞在阳平再破汲桑,杀数千人。

南北两线皆败,汲桑确实气数已尽,不像是能翻盘的样子了。

此时的驿道之上,打了大胜仗的银枪军士气高昂,每每看到邵勋策马而过之时,就自发地欢呼起来。

邵勋乐得他们如此。

自己花费五年时间,倾尽心血培养的私兵,终于有了点模样,可以上阵打仗,还能打胜仗,这巨大的满足感足以让任何人为之沉醉。

牙门军则有些不忿。

肥乡之战,他们担当侧击任务,没有得到什么出手的机会,只在最后关头追亡逐北,打了一次顺风仗。而此战最大的功劳,却落在之前一直被他们瞧不大起的银枪军身上,因此个个都不服气,心里憋着一团火。

而心里不爽,自然就要发泄出来了。

三天后,他们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了馆陶县。

城内只有区区千余义军,人心惶惶。

辅兵们花费一天工夫,简单打制了一些梯子,当天晚上突然夜袭,逾越墙垣,攻入城内。

贼众溃不成军,大部溃散。

二十一日,继续向东,一路追击,丝毫不停顿。

二十三日,行军途中得到消息,石勒从清河南下,救援汲桑,为苟晞大破,死者逾万。二人收拾余众,仓皇溃往清河。

于是大军调转方向,往清河而去。

二十五日,牙门军击败断后的义军夔安、桃豹部,二人仅率数十骑走奔。

二十六日,克复清河县,继续向北,追袭不停。

而这个时候,刘舆终于慢悠悠地抵达了邺城。

邺宫残破,难以住人。好在城内空宅子很多,不至于没法安排。

“好好的王宫,被一帮不知所谓的贼人烧毁,却不知何时得以恢复旧观。”

“若彦国在此,说不定还会去凭吊哭祭一番。”

“哈哈,彦国是個痴人。”

“看过彦国的军报没有?简直把邵勋吹成天下

“苟道将不也打得挺好?俘斩更多,比邵勋的成果更大。汲桑五万贼众,基本溃散得差不多了。我听闻汲桑南奔茌平牧苑,此为找死。石勒带着数百骑向北,不知何往。”

“不知不觉,河北乱军终于要平定了啊。”

众人吵吵嚷嚷间,神色都有些复杂。

两个没有门

但在他们之前,南阳王模控制不住局面,灰溜溜走避许昌,再至长安。新蔡王腾则更惨,父子四人只活下来了一个,家族几乎覆灭。

诸王之中,唯一有点本事的大概就是范阳王虓了,奈何他三十七岁暴死,不然也不至于多出这么多首尾。

每每想起这么些事,众人都有些不自在。

联想到原本关西

这个世道,怎么竟是些不知所谓的低贱之人冒头呢?

“胡毋辅之的捷报,我已遣人发往许昌。”之前一直在看地图的刘舆突然抬起头来,说道。

“许昌?”有人不解。

“汲桑大败,太傅已离开官渡,返回许昌。”刘舆解释道:“河北大局已定,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

“那我们?”

“我们还不能走。”刘舆摇了摇头,道:“有成都王残部在广平活动,太傅有命,挥师北上,剿灭之。”

“那邵勋……”

刘舆脸色一沉。

其实他不太清楚前线的情况,胡毋辅之的捷报多有夸大之语,不能全信。但他看到邵勋死死咬着贼众追击的样子,就知道肥乡之战他们的伤亡并不大,故有余力、有信心追击逃敌,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是一支士气高昂的得胜之师……

很显然,消耗邵勋的目的没有达到。

相反,他可能还缴获了大量物资,俘虏了许多溃兵、工匠,实力比起战前还有所增强,更不好对付了。

“等等太傅那边的回应吧。”刘舆叹了口气。

他是真的担心因为这件事没办好,而在太傅面前失宠,让别人爬了上去——太傅最近对黄门侍郎潘滔非常欣赏,大有邀请他入幕的意思,刘舆很有危机感。

听刘舆这么一说,众人也闭嘴了。

阴谋诡计耍得再多,有人家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管用吗?想到此处,微微有些气沮。

“邵勋现在在清河附近吧?”刘舆问道。

“是。”

“他有没有说要做什么?”

“向北追击石勒,誓要诛杀此獠。”

“咦?”刘舆惊讶地喊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怪哉。汲桑、石勒大败,部众离散。汲桑南奔茌平,石勒北逃安平,邵勋为何舍汲桑而追石勒,难道石勒的价值比汲桑还高?”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费解。

是啊,为什么呢?汲桑的人头可比石勒值钱多了啊。

“令其见好就收,西进襄国,堵住石超等人北逃之路。”刘舆下令道:“其余诸军,随我北上广平,剿灭司马颖旧部。”

“诺。”众人纷纷应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