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 章 善用秤陀虽小压千斤(2 / 2)
起了楚国的不满,楚国就令自己的“小弟”郑国去讨伐宋国。公元前607年,宋郑之战打了起来。战前,为了鼓舞士气,宋军主帅华元杀了几百头羊犒劳全军,每人喝上一碗羊羹。可能也是无意,把华元的车夫羊斟给忘记了。喝羊羹在当时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有人就提醒华元说,羊斟还没有喝上呢?华元醉醺醺地将手一挥:“一个车夫,忘了就忘了。喝羊羹的事,我说了算。”
第二天,宋、郑两军对阵,刚一开战,羊斟就驾着华元的战车,快马加鞭,一路狂奔,向郑国的阵营冲去。
华元又惊又怒,说:“羊斟你这是疯了吗?”
羊斟一阵狂笑,说:“分羊羹的事,你说了算;驾车的事,我说了算。”自投罗网的华元成了郑国的俘房,宋军也因此而大败。就这样,车夫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主帅当俘虏,军队吃败仗,这就叫一碗羊羹引发的血案。羊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典型的以私害公,当然应该受到谴责。但华元忽视了小人物而导致一场战争失败,也不能不说是个深刻的教训。
重视大人物,轻视小人物,要说这也是人之常情,也说不上是势利眼。因为不管承认不承认,人有所付出总希望有所回报,而显然,因为拥有资源的不同,大人物的回报,相对要丰厚得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事实上,大小并不绝对,二者可以转换。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再平凡的人,身上也会有别人所没有的闪光点;再庸碌的人,也会有别人所不具有的才能。小人物就像一枚小小螺丝钉,用在关键之处,就能推动大机器的运转。
因此,是否深谙人脉之道,从对小人物的识与用上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汉高祖刘邦,他手下的大将功臣,几乎全是市井小人。萧何是小吏,陈平是游士,樊哙杀狗的,灌婴是贩布的,娄敬是赶车的,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无业游民,还受过“胯下之辱”,但刘邦就是敢用也善用这样的“小人物”,把“小人物”用成了“大人物”。
曹操也是如此,他最善于在小人物身上发现其蕴藏着的“治国用兵之术”。所谓“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于禁、乐进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下级军官,张辽、徐晃更是逃犯,他们都被曹操破格提拔,成为名将。这就是曹操的过人之处。
刘邦当年是一个乡里的亭长,朱元璋当年是一个小和尚,后来都堂而皇之地做了皇帝,这样的事,谁说得清呢?有时候对小人物的判断,很可能只是一种人为的偏见与误解,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小人物。当然,我们不是因为他日后要飞黄腾达才重视他,对同事和善、客气,一视同仁,本来就是应该的嘛。
所以,在一个单位,你对每一个同事,应该是一视同仁,从一把手到门卫,全是一样,不应分三六九等。不能见了领导恭恭敬敬、唯唯诺诺,见了“小透明”就趾高气扬,真把人家当透明,这样做,且不说会不会有朝一日栽在“小透明”手里,同事们看了,也会觉得你太势利了,即使是被你点头哈腰的领导,也可能会看你不起的。因为,一视同仁,其实是反映了人的一种优秀品质。
所以,对所有同事一视同仁,这是要牢记的第一点。
当然,你会说,人的精力有限,只能抓重点,只能把我的“重视”放在上司身上。你可以有区别地对待,这个大家也理解,但你不能把上司当一尊菩萨来拜,把“小透明”当空气一样视而不见。你见了上司赶紧小跑几步上前问好,你见了保安,就微笑点头,保安也就满足了。不要在电梯里面对面,硬是装作看不见,商场里碰到,假装不认识,这个就过分了。说句难听的话,上司那里,贵人事多,谁恭恭敬敬他可能不记得,谁不恭不敬他肯定记得。而“小透明”呢,本来心态就有点微妙,你对他客气热情,他记得特别牢,你对他冷漠鄙视,他记得也是特别牢。
说句功利的话,领导那里,尊敬、恭敬、崇敬见得多了,多你不多,少你不少,大概不会想到要回报你。而“小透明”呢,你一个无意的举动,也会让他感动,就想要回报你。而一个蔑视的行为,也会让他刻骨铭心,就像华元的那个车夫一样,为一碗羊羹而报复。
“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伤害人越深,他一生中的困难也最多。人类的失败大都出于这种人。”也就是说,即使是“小透明”,看似没有存在感,其实也一样希望得到关注,喜欢被重视。当你重视了一个别人都不重视的人,那么,这个人对你的回报也是分外的丰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