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梵嫂(2 / 3)

加入书签

长孙无忌率先站了出来。

“老臣以为,可以将那天车和神犁图纸送往给府郡县。

刻石碑,石雕以让百姓自行改良。”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个办法无疑是最好的。

顶多耗费几只鸽子和几张纸,没什么成本。

话音刚落。

诸遂良站了出来:“臣以为不妥,那神犁简单,稍作思考便能明了。

可那天车,体型庞大,所需木材技艺更高,而且还在那河流之中。

臣以为应当让户部或府郡,拨一些钱粮工匠,建立那天车。

百姓定会感恩戴德,以宣扬陛下圣德贤明。”

此时,许久不发声的魏征站了出来。

“老臣以为不可,马蹄铁所需甚多,全部由户部支出。

此等情况之下,更不可能让那户部支出那天车。

那地方支出更是不可,先不说那河流众多,天车风吹日晒,极易损坏。

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便会成为压榨百姓的法子。”

这个意见李世民则是皱了皱眉头。

户部是不可能的,山高路远,钱都耗在了路上。

只能让当地府郡,出钱出力了。

但这也不太可能,数量,损耗就是一个无底洞,地方府郡根本支撑不住。

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些贪官压榨百姓的一个方法。

听完这话,诸遂良当即怒怼到:“此等好事,皆是利于百姓之事。

可聚民心,可传陛下圣明。

即便是那少许人,为非作歹那也不应当因噎废食。”

魏征当即回怼:“此乃未雨绸缪,怎能叫因噎废食!!”

“如此说来,魏大人是同意此举?”

朝堂之上,就因为此事分为了三方。

李泰随后便明白了这为什么会分成三方了。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人,所以当然不希望动用国库和地方的财政支出。

百姓苦了这么多年了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国库没钱了才是大事。

所以长孙无忌压根就不想让国库有丝毫的损失。

而诸遂良则是各个家族的代表。

这东西不仅能够传播名声,同时一旦说服李世民动用钱粮,那其中的钱粮和百姓的赋税,都能捞上一点。

所以他是非常让李世民出钱出力的。

魏征则是心向百姓,这东西无论是交给地方还是户部财政都损耗不起。

一旦强行实行建设,最终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所以魏征不建议用国库弄。

李泰有些明白李世民的犹豫了。

“魏王可有其他想法??”忽然,李世民的目光停留在了李泰的身上。

“天车和神犁,皆是由你所献上,可想到两全其美之法?”

李泰连忙行礼回答道。

“回父皇,儿臣不知此算不算是两全之策,不敢妄言。”

李世民大手一挥道。

“无妨,此事还在商议,不妨说来听听。”

“那儿臣斗胆一言。”既然这么说了,李泰便直接开口道。

“儿臣十分认同,长孙大人的所言,只需将图纸分发给各府郡县,用石雕,石碑刻在城门口便可。”

百官听完,皆安静了下来,皱着眉头思索观望者朝堂的形式。

诸遂良则是直接站了出来道,面带教导的口吻道。

“殿下可要慎言,这大唐千万百姓良田灌溉,可都在殿下言语之间啊!”

孔颖达也开始质问道:“殿下既然聪明神慧,能造的了这天车和神犁。

为何不愿在让百姓受到这神物的福泽?”

李世民也有些疑惑,开口问道:“魏王,为何做此等抉择?”

李泰面露微笑,诸遂良和孔颖达出来怼自己已经有预感,不慌不忙的说道。

“那神犁简单,只需看一眼便可。

可若是天车动用户部或者府郡的钱粮那可是无底洞。

第一,天车风吹日晒,水流浸泡,损耗极大,日积月累耗费甚多。

第二,那河流所需湖泊,所需数量甚多,所耗费钱粮甚多。

第三,若是弄得好,那百姓自然感恩戴德,若是弄不好那耗费了钱财如何算。

所谓斗米,升米仇。

各地河流湖泊分布不均,在加上各地府郡办事,征税,这么一来二去。

百姓非但不会感恩,反而可能变成仇恨。”

百官听了皆点了点头。

的确,这种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你有我没有,那我就要闹;你的比我的好,那也要闹。

一来二去,矛盾救起来了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李泰又说道:“天车虽然复杂,可天底下也不是没有能人。

或许寻常百姓无技艺,无木材。

但那些家中良田甚多的大户人家,可不乏钱粮工匠。

天车对于他们而言,乃是神物。

根本无需动用官府的钱粮,他们便会自觉架起天车,自觉维护天车。

无需担心损耗,人工,以及官民冲突。

而那些百姓见了天车的好处,即便是再困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