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突破(1 / 2)

加入书签

第43章突破

春节前夕。

arxiv网站上忽然多了一篇署名为DONGSHENG·ZHANG的论文。

《探究GLP-1信号通路对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看名知意。

显然,这是一篇生物学方面的论文,起初,看到论文后面的署名,很多人都以为出错了。

毕竟,张东升是数学家。

研究什么生物?

数学家跨界最多的是物理学家,跨界生物学的,还真不多。

毕竟,这两个行业不是特别强相关。

至少不如数学和物理之间。

但看到后面的单位,以及更细节的信息,注意到这篇论文的人都愣住了

真的是张东升?

他转生物了?

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尤其是在那些数学家眼中,转型生物,真的是浪费天赋。

生物?

那不是炼金吗?

咳咳。

运气占比成分不小。

不像数学、物理,没天赋,那是真的玩不转。

很快。

这篇论文就传开了。

名人效应,放在哪个行业都一样。

传着,传着,罗氏、辉瑞、诺和诺德等药物巨头就注意到了这篇论文。

尤其是诺和诺德。

后世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就是他们研发的药物。

如今。

司美格鲁肽虽然还没有上市,但在实验室阶段的进程,还算比较顺利。

GLP-1是一种极具价值的课题。

如果能实现商用,单单糖尿病市场就是百亿美刀级别的规模,如果算上减肥的‘副作用’。

千亿级!

一座源源不断的金矿。

类似的重点产品,市场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信息就会飞速传递到市场部门。

学术界的新进展,也算!

隔天。

诺和诺德内部就将研发部的几位核心专家拉到群里,开了一场线上会议。

然后。

话题就聊爆了。

因为李杰研究的思路跟他们不一样。

虽然都是GLP-1类药物,但就像龙生九子各不同一样,从GLP-1衍生出来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

毫无疑问,这个课题很有价值。

从论文里的描述分析,‘张东升’很可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可以尝试联系。

能招揽最好。

不能招揽,也可以投资,能投,必须要投。

虽然投资不会太低,但药品研发就是这样,跟刮彩票的区别不大,买一百张彩票,有一张中了,那就大赚特赚!

新上市的药物那么贵,大部分都是因为研发成本。它的研发成本可不是某一类药品的研发成本。

而是买一百张,乃至更多彩票的成本。

生产成本,反倒是可以忽略不计。

那玩意,真的不贵。

贵的是研发,以及乱七八糟的开支。

如果既不能投资,又不能招揽,那就打压!

作为横跨大区的国际药企巨头,诺和诺德在医药领域的影响力不是盖的。

一个药品从研发到动物实验,再到临床实验,最后才有资格进入审批。

前面几关过了,审批不过,那就是白搭。

而且,这其中的周期是以年为单位,每一个阶段都要一年乃至几年的功夫。

十年八年的周期,那都不算长。

而这,也是研发成本高昂的缘由之一。

药物研发是一场马拉松。

跑的快、慢不太重要,能跑到终点比什么都重要。

淹死在长跑的项目,不知道有多少。

类似的国际巨头,大多都是百年老企业,从无数药品企业中脱颖而出的企业,自然有几把刷子。

预印本发布不到一周,李杰就收到了电话。

诺和诺德华夏区的CEO亲自来电。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诺和诺德旗下的胰岛素产品就进入华夏市场,90年代,这家企业在国内完成生产、研发、销售的布局。

这家公司的拳头产品就是糖尿病相关药物,所以,他们对类似赛道的产品,相当关注。

不出意外,对方直接用金钱开道。

赞助研发经费。

每年至少千万级别。

如果研究有最新的进展,投资上亿,也不是什么问题。

便是把后缀从RMB换成美刀,也行。

只要是突破性的进展。

挂断电话后,李杰无奈的摇了摇头。

果然。

还是外企抢先一步联系。

这种情况跟他预想中的差不多,国内药企在研发这一块,怎么说,确实不太重视。

抛开部分药企,大部分药企最重视的还是渠道。

药代比研发人员更受重视。

能把药品送进医院,那才是企业最看重的地方。

毕竟,研发太过费时费力。

还是开盲盒性质。

花几年时间,投资几个亿,可能血本无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