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修)(1 / 3)

加入书签

直到很久以后,方晴都还记得那一天。

黑压压的云触手可及,就是不下雨,闷热得很,动一下身上就黏糊糊的。

收发室的吊扇转动着,除了吱吱嘎嘎的声响,一点风都没有,出工不出力。

方晴趴在办公桌上睡了会儿午觉,脸上全是汗。还有二十分钟上班,她出去洗了个冷水脸,回来的时候,赵大姐坐到她对面的座位,一见她,笑得很不自然。

跟哭似的。

方晴的太阳穴突突一跳,有种不好的预感。

赵大姐绕来绕去,拉了好一通家常,把方晴从头发丝夸到脚后跟,夸出花了,最后告诉她,下周可以在家休息了。

“我是下岗了吗?”鬼使神差地,方晴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问出来。

赵大姐尴尬地笑,在心里把上头领导又拖出来臭骂一顿。

收发室四个人,不分上下级,她年纪大,工龄长,大家尊重她,平时分给她一些统筹的事,传达传达上级精神,她责无旁贷,但这种得罪的人事怎么也让她来做。

赵大姐挺喜欢方晴的,当初把她分来收发室,看她年纪不大,长得水灵,以为是安插一个娇小姐来收发室享福了,没曾想这姑娘一点不娇气,做事抢着干,特别麻利。

赵大姐走到方晴身旁,轻轻搂住她,再开口说出来的话就真诚多了:“厂子也不容易,美国人故意拖着我们,都快两年了,官司还在打。出口的生意也断了,厂里的效益是真的不行了,生产线都减了三条。一线工人都下岗了,我们收发室不减人不像话,工人们该有意见了。你也别怨,因为你年轻,才让你走,你出了厂子,外面有的是机会,天大地大,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我没怨,谁也不怨,我知道厂子难。”方晴打起精神,对赵大姐笑,“自从我来了厂里,大姐你一直照顾我,我走了,大姐别把我忘了,咱们常来往。”

方晴表现得很淡定,倒是让赵大姐不知所措,心里酸得很。

“回去跟你小江好好说,都不容易,让他多体谅体谅你。”说话都带了点哭腔。

离别的伤感气氛被外面的哄闹打断了。对面三号车间楼顶上又有一个下岗工人闹着跳楼。赵大姐是个热心肠,见不得这种惨剧,眨眼间转换了情绪,慌忙赶去劝解。

方晴发现收发室只剩她一个人了,已经过了两点了。她后知后觉,她下岗的事其他人怕是早就知道了,特地晚来,好让赵大姐单独跟她谈。

罐头厂的领导挺鸡贼的,早就想让她下岗了,愣是拖到周五才跟她说,让她站完最后一班岗。

有这心眼儿,拿去跟美国人打官司多好啊,跟他们工人较什么劲!

在收发室坐了十几分钟,方晴坐不住了,收拾东西走人。她都下岗了,旷工半天又算得了什么?就让巡查员来查吧,大不了扣十几块钱,她现在糟糕透顶的心情可不是十几块钱能弥补的。

出厂子的路上,方晴遇到交好的同事,提着一袋子打三折出售的残次品。这残次品可不是罐头,是罐头盒子,凹陷的、缺口的,一律算作残次品,里面的东西都是干干净净的。以前是直接倒在桶里,工人们拿搪瓷碗随便装,装多少都行,不收钱,去年开始,变成了内部打三折售卖。

从那会儿起,方晴就预感到罐头厂不行了。

“小晴,你这就走了?”

方晴无奈地笑。

“跟你家那口子好好说,别吵架啊。”

方晴不明白,她下岗了,为什么大家都默认江铮会对她发脾气?他有什么好发脾气的,她才要跟他算算账呢。

方晴不是个读书的料子,18岁高中毕业后,外婆去厂里折腾了几回,让她进罐头厂接班。其实,说是接班有些虚,那时候,外婆退休六七年了,本该是方晴妈妈或者小姨来接班,但是方晴妈妈走得早,小姨看不上罐头厂,去了百货公司站柜台,这班就没人接了。

当然,这是外婆一厢情愿,她不知道来三江市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工厂根本不缺人。

在罐头厂收发室待了一年,方晴就想换工作了。她十几岁的年纪干着几十岁都能干的工作,方晴觉得她的心都苍老了。她有几个同学去了广州打工,她也想去,被家里人死活劝住了。外婆说她傻,不懂得享福。

“我以前在车间,做梦都想去收发室、广播室,这都是坐办公室的。”

“心别太野,看别人挣钱眼红,咋没看到别人吃苦?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就是福。”

过了二十岁,开始不断有人给方晴介绍对象。方晴长得漂亮,明媚大气,有一份正当工作,要找一个条件合适的对象不难。

外婆告诫方晴要好好挑,不能随便答应跟相亲对象见面,要是这个相不中,那个相不中,相亲多了,名声就坏了。别人会说罐头厂那个叫方晴的仗着有几分姿色,挑三拣四。这话对这个年代的女孩子是致命一击,要是传开了,别人就算有好男孩子介绍也要掂量掂量。

方晴谨慎地挑到第三个,确定了关系。

江铮是一名退伍军人,回到三江市后,在酒厂开班车。当了五年的兵,他身上很有一股正气。他的话不多,不太爱笑,这令他有种疏离感,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