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烟消云散,尘埃落定(1 / 2)
“自作孽...本尊的确一时怨恨,溺死过几位百姓,但那是他们咎由自取。十六年前,本尊暗暗发誓,不容任何人再染指夕湖!”
“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本尊太弱小了,往昔有仙士取水,今日有仙士御剑,本尊都拦不得。”
“只是本尊不明白。曾有天人教诲本尊要恪守本心。于是本尊从此舍己为人为百姓实现愿望,却落得如今这般下场,可笑至极。本尊想问,为何你们仙士就能打着行侠仗义的旗号随心所欲?”
“天道何在?神灵何在?谁又在乎过本尊的存在?”如愿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癫狂的吼叫着。
“我在乎。”礁石上那处失去屋顶的茅屋中轻轻传来一声话语。
成神阿仙顺着瞧去。茅屋处,一人影被嘈杂的动静惊醒,他抖落身上的茅草,站起身来看着有气无力的如愿,字字珠玑。
“如愿,你本是天地有灵的化身,看似与人无异,实则天差地别。作为夕湖之灵,曾经的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当你与人间走的太近,便会沾染人性,变换命数。”
“记得你曾说过,曾有天人为你赠字如愿。你可知如愿二字,在天教中是戒语。与你理解的大错特错,舍己为人不是随意的为百姓实现心愿,而是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夕湖百姓所愿万千有善有恶,你可知这其中有多少是损人利己的愿望呢?”
二十八岁的元尘抱着经书,来到奄奄一息的如愿身前,“那位赠字的天人比我更在乎你,也更懂你。诞于天地之间的如愿最开始一定是天真善良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误入歧途的,所以那位天人才为你赠字如愿。可你呢,忘记了教诲失去了本心,自以为是的离人间越来越近。”
听闻此言的如愿一时间难以接受,他回想着曾经的点点滴滴,凄然苦笑,泪水滑落,“不可能...不会的...难道是如愿辜负了天人...不...不!”
“你与这人间每走近一分,因果便复杂一分。”元尘天人无比惋惜的叹气,“如愿,你原本的命数不该如此。退一万步,哪怕你做了再多善事作为因,也不能成为你随意玩弄百姓性命的果。”
“在你眼里,这夕湖之水是你的根本,但在百姓眼里,湖水只是湖水罢了,渴了便能饮之,轻舟便能渡之,灭火便能取之。”
“十六年前天火之灾降在通州,太御史李晚棠取十湖郡九湖之水覆灭天火,拯救黎民苍生,这才是舍己为人。何来随心所欲?舍己为人虽不分大小,但有时很难分清,因为每个人眼中的善恶都不相同。”
“所以莫要过于追求舍己为人,而是要恪守本心,不去损人利己,才是真正的如愿。你终究是诞于天地之间的生灵,这一趟人间烟火沾染了太多因果,无法看透的你落得这般下场,可悲可叹。”
元尘天人一字一句让如愿悔不当初,怨恨只会带来更深的伤痛,如愿半躺在冰凉的礁石上,望着今夜的皓月当空,恍惚之间他好像看到了当年第一次来到桃夕寺的自己,满是好奇,天真善良。
一位小女孩疑惑的看着他,奶声奶气的问道,“你是谁呀?”
“真是怀念那些美好的日子...元天人,你终于参悟了天书...”如愿放下了怨恨,他看着一脸悲悯的元尘,眼神渐渐涣散,“还好当年,我没取你性命...桃夕寺...顾湘天人...是如愿辜负了你的谆谆教诲...如愿罪有应得...”
如愿双鬓的鱼鳞片片凋落,那双金色的眼眸慢慢暗淡熄灭,随后如愿的身躯寸寸化为尘埃。一阵夜风吹过,将微尘带去天边,只留下一枚竹简被轻风吹滚到成神脚下。
自此,夕湖野魅如愿烟消云散。
成神随手捡起竹简,上面刻着与那天寺碑亭类似的天书字符。不远处,手持经书的元尘望向天际,送如愿最后一程,“吉凶祸福,天运人寰。”
醒来以后的阿仙听着几人的言语,满心糊涂。此刻恢复全盛状态的她站起身来,瞧了眼身旁的成神又看了眼那个不停说教的乞丐男子,询问道,“你是元尘?你还没死啊?”
元尘闻言看向这两位陌生的仙士。
十年前,如愿让他多活了一夜,元尘得以将来龙去脉告之父母,也算死而无憾。第二日如愿来取元尘性命时,元尘说了一番话,让如愿留他至今。
拼死一搏的元尘看透了如愿内心癫狂的掌控欲,“与其现在杀了我,你只能得到一具尸体。不如留着我,等到那余甘记忆恢复从杏林回到夕湖镇。那时,你不但可以看到那余甘如何嚎啕大哭,满心自责的备受煎熬,而且到时若我再出现,你猜她会说些什么?”
“有趣!她会说些什么?”上钩的如愿恨不得现在就知道,元尘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到时候自便知晓。”
“你想骗本尊?”如愿又问,“万一那余甘恢复记忆,却不回来呢?”“我觉得她一定会回来,她若一生不回,那你岂不是什么也看不到。再说你随时可取我性命,我的生死不全在你的掌握之中吗?”
“说的也是,本尊可以留你一命,但不能把你留在桃夕寺。”简单粗暴的覆舟溺人已经不能满足如愿的报复心,他发现玩弄百姓更能抒发那心中的怨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