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如火如荼(第二卷开始)(1 / 2)
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是德宗执政生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他不仅洗刷了“奉天之难”狼狈逃离长安带来的耻辱,还摆脱了后宫与外戚干政的困扰,随后掌控了长安、关中,甚至将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都牢牢抓在了手里,个人权力达到了开元盛世玄宗以后得最高峰。
然而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相比前一年则平静了不少,当然,这个平静,指的是没有任何战事。
东北新封的金国与辽国、室韦国、渤海国,都在加紧战备,迎接即将随时爆发的战争,自然无意挑事;
大唐的义武、成德、卢龙,由于在前一年被霍子玉打败,实力都受到了不小的伤害,而且霍子玉坐镇完成山西、河北、山东节度府改革后,三镇纷纷感受到了压力,加紧了与辽国的合作,急于恢复元气,以备不测,根本无暇闹事;
西部的吐蕃惨败于天下第一武道大会后,尤其是看到了唐皇处理拐卖大案的决心以及百姓的态度,感受到了来自大唐可能振兴的压力,尤其是确认霍子玉武神的身份后,也在加紧战备,无心挑事;
北方的回鹘在天下第一武道大会中深刻感受到了契丹崛起的压力,从贞元十三年开始,有意将部分部族往东迁移,以期联合唐国振武节度府与山西节度府,压制契丹人;
北境的朔方节度府,李孪与李益叔侄虽然顺利离开长安回到了朔方,但李孪被霍子玉过度震撼到,一直萎靡不振,在得知霍子玉以少胜多,大破叛军,收复魏博、横海后,彻底放纵起来,和自己嫂子每日玩乐,甚至对边境河西的走私管控都松懈了起来,哪有心思对新合并的陕北节度府找晦气?
西南的韦皋,虽然忌惮霍子玉的崛起,但苦于霍子玉等帝党大势已成,君臣铁板一块,因此只得放弃离间想法,将心思放在了支持乐山大佛的修建上。
南方的吴少诚、吴少阳与吴长硕,震撼于霍子玉的实力,整个贞元十三年都很低调,除了加强个人戒备防护以外,也在怀疑先前海州攻打计划被泄露,开始疏远了元稹等人,张羽、秦雄纷纷回归长安。
按照秦雄的看法,吴少阳有将元稹扣留作为人质的意思,这让霍子玉很是不爽,在他看来,元稹无非是功利心重些,这完全不是缺点,试问天下有谁不想做官的?
其次,元稹是极具才华的,无论是文学才华,还是经营管理、识人用人、处理事务,都堪称上品,因此他在连续给元稹写了两封信安慰他,同时言明:一年后敢不放人,他将亲自前往淮西捞人,这才让元稹彻底安下心来。
大唐这一年没有兵患,所以整个朝廷的人力、物力全部都用在了国家建设上,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当数河南与山西。
李吉甫与裴度,堪称强强联合,不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荡平了整个河南的土匪势力,还将其中不少土匪择优吸纳进了府军,随后在整个河南实行了类似后世的保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再次杜绝了土匪滋生的环境。
随后,两人主动申请,在辉州和汝州南成立了两个大型水泥厂,在河南掀起了新建筑运动,彻底点燃了贫苦农民的劳动热情,由此借助百姓建新房交换的劳动力,在河南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官道公路,可以说,整个河南焕然一新,引得朝野称颂!
河南府的巨大成功,唯一不太高兴的是山西,因为山西也在进行新建筑运动,需要超量的人才,德宗答应拨备的翰林以及工部官员,被河南府分走了不少人,这让同时需要大量人才建造钢铁、玻璃、枪炮的山西一度人才匮乏,若非霍子玉建议将号召大量举人、进士前往支援,差点就要耽误生产,所以在年底给德宗拜年时,李光颜没少埋怨李吉甫。
李光颜的埋怨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山西不仅要搞新建筑运动,还要搞工业生产,还要搞新式军械生产,武元衡、白居易长期被人借走,山东、河北还一直吵着要新式大炮,德宗更是在见识了新武器威力后,时不时就下圣旨催问给天策军的二十门大炮搞定没,让他很是头疼,就差派人将天下工匠都抓到山西做事才好!
但李吉甫也没惯着李光颜,河南贞元十三年大丰收,其中将近四成的粮食都给了山西,从洛阳中转的天下粮储,也有将近五成送去了山西。
二人说来道去,最后同时大笑,一抱泯恩仇。
这一年,山东沂州(后世山东临沂)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大生石灰产地,河南、山东的新建筑运动都靠了它的支持,而霍子玉先前在兖海留下的《石灰吟》,在当地彻底传开,成了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到一两岁的小朋友都会吟诵的诗歌。
淮西在看到了沂州的作用后,虽然稍微恼恨没能拿下海州顺道拿下沂州,但更多的是惊叹于霍子玉的眼光,尤其在看到了李吉甫在河南的动作后,向霍子玉索要水泥配方无果后,主动要求做水泥和混凝土生意。
随后,淮西与淮南也开始了新建筑运动,不过他们的新建筑都用在了城防,没有用在百姓身上,只有少数富人和官员买到了不少,自己建起了新式的楼房。
虽然这些人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新楼房,但无论他们多么努力,都无法成为天下第一高楼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