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你们董军不是优待俘虏?(1 / 2)

加入书签

第三日上午的时候,老董大军才堪堪赶到怀县。

毕竟打扫数万人交战的场地,还是很需要时间的。尤其那么多俘虏还需看守,行军速度自然快不上去。

远远看着城头上还飘着‘张’字大旗,他的表情便不太好。

进入太史慈大营,见太史慈、司马懿、史阿还有一个面生文士的家伙,四人正齐齐打着呼噜睡得正香时,脸色当时就黑了。

想了想后,让人拎来自己的木制大喇叭,运足力后叱喝道:“尔等还睡得着?尔等是怎么能睡得着觉的,有点志气没有!”

“老夫呕心沥血谋划出的妙计,尔等又兵多势众!两天的时间,居然连怀县都没攻下来?……”

这一套凶猛的输出,犹如晴天霹雳在帐篷中炸响,把毫无防备的四人吓得诈尸般弹了几下,反应各不相同。

史阿第一时间摸出了枕边的利剑,若不是看清来人是老董,估计下一瞬就会一剑封喉。

太史慈反应差不多,挥舞起短戟都快斫到老董脖子,眼睛还瞪得通红。看到老董回瞪时,又讪讪缩回短戟。

司马懿人还没清醒,身子先往角落边爬,逃命意识一流。

董昭最有意思,尚且分不清状况便跪地求饶:“将军饶命,小人愿降,小人在此都是被迫的……”

一听这话,老董忍不住便笑了:“这位,想必便是公仁吧?……如此下意识便要投诚,真是让老夫大开眼界。”

“太尉,小人只是……”任凭董昭才智无双,能言善辩,此时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不知该如何狡辩。

“无妨,老夫不在乎这个。”

老董却豪气地一摆手:“像汝这样的聪明人,若是信誓旦旦地保证效忠老夫,老夫打心眼儿也是不信的。”

华佗所著《青囊书》中有言:“人以眴时最朴”。意思是说人在受到惊吓时,他的瞬时反应最为体现出本心。

所以太史慈、史阿这两人,会下意识地反击来犯之人。

所以司马懿十二岁的少年,会在第一时间想着逃命。

也所以……董昭这个二五仔,会在分不清状况时先选择投诚保命。

毕竟,他是位很聪明的投机客。

历史上他在袁绍麾下因收排挤,同时也看出袁绍不具备成大事的素养,便暂且委身投靠好拿捏的张杨。而当曹操出现后,又主动献计并跳槽过去,最终混得风生水起。

简单来说,可以将他看作弱化版的贾狐狸。

“今日公仁之反应,谁也不可信口说出去,如有管不住自己舌头的,老夫会亲自替你们收了它!”安抚了董昭后,老董又猛然向身后侍卫喝令。

董昭这才有些感动,认真看了老董一眼,细长的眼缝里流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光,无声地向老董行了一礼。

“爸爸……”司马懿刚才也挺丢脸,羞恼站起身来后,故作委屈道:“汝为何此时才来?”

“哼。”老董瞥了他一眼,道:“连个怀县都攻不下来,还抱怨老夫来晚了?”

“爸爸误会了。”司马懿这才狡黠一笑,道:“孩儿的意思是,您哪怕稍微晚来一天,我等便攻下怀县了。”

“嗯?……”老董有些不信,毕竟刚才四人白天还在睡大觉。

“那是因为我等昨晚佯攻了好几波,且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去侵袭。茫茫人海,犹如狂风暴雨。”

太史慈也来附和,道:“假如不出什么意外,今夜就能令怀县里的人自乱阵脚,然后主动献城。”

“哦?……”老董一屁股坐到主位,然后道:“你继续,老夫听着。”

太史慈便看了眼史阿,两人把之前发生的事讲了。随即又看向董昭,道:“那时末将看了太尉锦囊,便向董先生问计。”

“董先生便言:重柔之兵,则噪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之。”

老董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知道这个半文盲的爸爸听不懂,司马懿便在一旁解释:“这话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对于迟疑软弱的敌人,就用鼓噪的方法恐吓他们,用威慑的办法来触动他们。他们一出城就打击,不出城就围困起来。”

“哦…..攻心战啊。”老董也就对文言文翻译和写作方面差点意思,理解起来还是没障碍:“不错,怀县里一千兵马都是王匡新抓的壮丁,忠诚不高,士气很低,战斗力更是谈不上。”

“被你们大晚上地来回折腾,他们肯定会受不了,很有可能一齐反了韩元嗣,主动投了我等。”

话音落下,他便起身向外走去,道:“但老夫今晚可不想在城外被蚊子咬,走,这就去收了怀县。”

史阿闻言不由一愣,诧异地看向三人:“太,太尉为何如此自信?”

“他自信个屁!”

司马懿忍不住,小声道:“这叫自信?分明是无耻!……我等已接连两夜威吓怀县,里面的士卒游移不定,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然而爸爸带着一万余大军到来,只需随便呼喊两声,便会成为压死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史阿点点头,但也没什么意外,反而淡淡地道:“太尉……不是一向如此的么?”

司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