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峥嵘岁月(1 / 2)

加入书签

调查摸底的情况让他心里不禁打起寒颤,这个曾经拥有5000多名干部职工的企业,正在以加速度的节奏走向衰亡。如果说几年前厂址由城区搬到这里是广泰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那么,年初对铸造车间的裁撤便是广泰由衰到死的分水岭。两次折腾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离职潮,两次离职潮也都给广泰带来了伤筋动骨的损伤。现在,广泰萎缩成了只有300多人的企业,厂里80%的设备已经被市场淘汰,而在这80%的落后设备中,机加车间的占有率达到了100%。也就是说,机加车间的机器全部都可以被视为废铁。  大家发言结束后,资维强叹了口气说:“真是沧海桑田,日月如梭啊!咱们广泰轴承厂从投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个年头,回头看看广泰人走过的路,真得令人感慨万千。可能是因为人到中年喜欢怀旧的缘故,这两年,我常常会想起广泰的往事,我觉得广泰人都是英雄,建厂的那批干部职工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他们硬是靠自己的双手,在莽莽原野上让广泰站住了脚,扎下了根。老一辈广泰人在秦岭深山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了多少困难?地理位置偏、信息反馈慢、发货周期长、运输成本高……这些问题,哪个不是卡脖子的困难?哪个不是阻挡发展的拦路虎?可那时的广泰人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坚强、勇敢、亢奋,他们以厂为家,把广泰的事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事,大家都在想办法,直面困难,把一个个的拦路虎当纸老虎一样给戳穿了。让广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天天成长起来。咱们广泰也是伴随着国家的成长在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了全国轴承行业十六家骨千企业之一,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振兴和工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稍微停了停,看了看在座的各位接着说:“你们都是广泰的老职工、老技术干部了,相当一部分人跟我一样是从秦岭深山走出来的,后来,又踏上了“八五”调迁这个更为艰难的二次创业的征程。我们一步步走到今天实在不容易啊!那时的广泰可不像现在的企业那样,还没开业就请公司设计和规划什么发展理念,搞什么企业文化。说真的,我们广泰当时连个厂训都没有,还谈什么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我们都是边走边看边干边悟,在一次次变革中才逐渐形成了‘团结、进取、奉献、创业’的企业精神。几十年来,广泰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正是因为这种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的优良传统和大家的默默奉献,才支撑着企业发展到了今天。哦!不,准确地说是存活到了今天。”  资维强不说话时会议室里非常安静,弥漫着压抑沉闷的空气。李永涛静静地看着他,不由得回忆起自己刚进厂时的情景。那时企业刚刚经历完辉煌,他是闻着别人吃完肉的余香来到广泰的,一场饕餮盛宴过后只留下余温尚存的残羹剩汤。他家78平米的房子正是残羹剩汤里的丁点肉丁,要是没了这点肉丁,他和女儿在紫华都没有立锥之地。如果老职工说的繁盛是孔雀开屏,那他赶上的便只是收屏时的羽毛。虽然没有经历过秦岭时的峥嵘岁月,但他也知道,正是那段艰苦不凡的历程让广泰变得强盛,让老职工们拥有了战天斗地的自豪。  1995年,李永涛从秦宏省机器制造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广泰轴承厂,成了带商品粮指标的干部,和同时入厂的大中专毕业生一样不仅端上了铁饭碗,还成了广泰的新鲜血液。厂史教育、安全教育、现场观摩、技能培训……入厂后的头一个月,厂里给他们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培训,还要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常常穿插一些诸如知识问答、心得分享、坐谈交流之类的活动。也就是从那时起,广泰的厂史已经刻在了李永涛的心里——  1966年9月,国家计委根据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加强内地建设的指示,决定在秦岭山区建设一个军用精密轴承厂,第一机械工业部申报了“关于精密轴承厂设计方案的报告”。经国家计委批准,令哈尔滨先锋轴承厂负责内迁和筹建全部工程。随即,哈尔滨先锋轴承厂组成五人选址小组,派员在西北局建委、秦宏省委、工厂所在地的地委、一机部西北工作组和一机部指挥部的领导下,赶赴秦岭选择厂址。在建设广泰轴承厂的同时,上级还批准成立了广泰轴承厂筹建处革命领导小组。  资维强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在秦岭时,咱们广泰轴承厂有职工5000多人,其中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近800人,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工厂焕发出了强大的活力。1985年至1991年是我们厂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也就是在那个辉煌的时期,咱们厂实行厂长负实制,推行目标管理,落实各项经济承包实任制。毫无疑问,这些举措在全国也是领先的,充分调动了全厂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走出了军民结合、通专结合、内外销结合和专业化协作的道路,加速了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进程。那一代广泰人的魄力和勇气跟乘风破浪的船舰一样,为‘广泰牌’轴承拓宽了国内外市场,产量、产值、利润均大幅增长,在属于我们的舞台上连续7年大步前进。”  “昨天我到厂办和工会找了一些当年的资料,虽然这些资料的纸张已经发黄,但现在看上去还是令人自豪。我把一些内容抄了下来,”资维强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