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土著老师”的风凉话(1 / 2)

加入书签

起初,她并不相信83中是“紫华误人学校”,觉得这样的名号肯定是对学校的误解和侮辱,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再差也不至于“误人”。可半学期下来,她才一点点意识到,83中原来竟是彻头彻尾得差,别说与“五大名校”的差距有十万八千里,就是跟大多数普通公办学校也不能同日而语。难怪在摇号前,学校人数最少的一个班只有23名同学,其他同学即使报了名,也仅仅是空挂学籍,他们都去其他地方择校了。蔺爱菡脑子里又浮现出了何加时、罗辊、令标……想起他们家长身上的长大褂,还有那浓浓的刺鼻的蒜苗大葱的味道。  厚厚一摞考试卷摆在面前,像一座大山压在心头,自己到底能不能带着初一(2)班34名学生翻过这座大山?教了半辈子书的蔺爱菡居然心里没了底。初中的每一天、每一节课都至关重要,主课一下子从小学时的3门增加到现在的7门,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学生手忙脚乱也是正常的,这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应该能适应。可关键问题是,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根本就不愿意跟着老师的步伐往前走。  各科老师相继反映班里纪律差,学生基础差,老师的教学进度一缓再缓,可还是有那么多学生跟不上,也不愿意跟上。代课老师们甚至预言:“期中考成这样,期末会更差!这样的差生班到了初二,就只能坐在教室里听天书了。”  已经是秋冬交替的季节,傍晚,阵阵凉风里夹杂着寒意,人们都离开了,校园里一片安静。蔺爱菡静静地站在办公室窗前,推开窗户,任凭晚风撩起她额前没了光泽,一天天变得干枯的头发。  只有李思萌和几个同学的成绩能让她看到希望。初一(2)班在全年级四个班排名第三,李思萌总分全班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30多分,这个成绩是差生的五倍甚至六倍,她在全年级排名第三。这给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研组组长的蔺爱菡或多或少保留了一点颜面,至少,不至于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风凉话。  83中老师的厉害她不是没领教过,教务处开会时一提到教学改革,一说到要提高教学水平,那些“土著老师”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生源太差,朽木不可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把‘五大名校’的老师全都挖到83中,他们也无力起死回生……”  “什么死呀生呀的?”教务主任听到这话后摆摆手说,“那些都是老皇历了,现在全市摇号了,政策变了,我们的生源正在改善,教师队伍也在优化。蔺老师和几名刚从强校调来的老师一到任,就带来了新气象,他们管理班级和开发教学的能力很强,咱们老83中的老师要主动向他们学习,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让83中有个大的跨越。这一届学生三年后毕业,我们就从这一届抓起,从现在抓起。”  “关起门说实话,咱们学校基础差、底子薄,不光是‘弱校’,也是出了名的‘差校’。现在,市、区两级教育局都盯着我们,等着我们出成果呢。要是将来能从83中出几个优等生,那就是摇号新政取得的成果,是紫华均衡教育资源的成效。到了那一天,全市教育改革的成果会受到全社会关注,教育局肯定会在报纸和电视上大力宣传,那时,83中岂不一举成名?就成了紫华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面对困局,锐意改革结出的累累硕果。想想,我们的老师会有多么荣耀。”教务主任不无激动地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是百年树人的大工程。现在,不光教育局在看我们,市上分管领导也在看着我们。如果在三年之后的中考中,能从我们学校输送一批优秀学生,我们就替政府做了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做了一件百年树人,利在千秋的大事!所以,我们要借助今年‘摇号’这个利好政策,把83中的名气一点一点打出去,咱一步一步来,先把‘紫华误人学校’的帽子给摘了。这个帽子怎么摘?我看光靠我们以前的老师够呛,还得靠新鲜血液,得靠从强校调来的老师。当然,只有大家取长补短,齐心协力,才能把我们的教学质量提上去。”  教务主任慷慨激昂的话音刚落,83中那些“土著老师”就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哼!外面的和尚好念经,咱倒要看看,他们能把经念成啥样?”  夜幕下的校园一片寂静,老师和同学们早都回家了,蔺爱菡不想离开,她想一个人待一会。晚风从窗前吹过,泛黄的树叶不时会随风飘落,翻腾着,摇摇摆摆飘向远处。  蔺爱菡没想到,教务主任的这番话却给他们这些外来户和83中土著之间带来了隔膜,“土著老师”开始有意疏远他们了。在语文教研组开教学研讨会时,他们那种漠然无所谓的态度和“我就是我,你把我看个两眼半”式的傲慢,让蔺爱菡心里很不舒服。至于她提出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土著们自然不屑一顾。  蔺爱菡叹了口气坐在办公桌前,轻轻拉开抽屉,取出几个印着“师大附中”字样的作业本。这是他儿子上学时学校发的新本子,看着这些作业本,她又回忆起了儿子。  现在摆在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她应该怎么面对初一(2)班这个令她失望至极的成绩,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这些基础和习惯都很差的学生带好?看着眼前一张张打满×的试卷,她多少次想大发脾气,质问他们为什么只考了这么点分数?可是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