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第一天上学是快乐的(1 / 2)
湖面荡漾起了无言的喜悦,蔺爱菡把手放在李思萌稚嫩的肩头说:“很好,很好!到了新学校,班上都是新同学,不过大家慢慢就熟悉了,你要大胆地跟他们说话,说不好不要紧,但不能不说。多年前我带过一个说话不流利的学生,是个男生,但他胆子大,爱说话,说着说着也就好了。你以后要大胆说话。” 李思萌高兴地点了点头。 老师轻轻地蹙了蹙眉,像是用眼神在问她:“点头是什么意思呢?” “好的。老师,我以后,一,一定会……大胆说话。”李思萌这次没多想,就磕磕绊绊地说了出来。说这话时嘴唇抽动了好几次,每一次抽动都是那样的倔强;每一次抽动都是那样的不服输;每一次抽动又都是那样地想表达内心的思想。 初一年级被安排在了教学楼二层,教室是按班级顺序排列的,二班前面是一班,后面是三班,再往后就是四班和五班。 今年83中初一年级共招了五个班,这跟往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摇号新政之前,每个年级连3个班都招不满,学区内许多学生都不愿来这所“紫华误人学校”。毋庸置疑,大家最想上的自然是“五大名校”,这些民办初中的生源并不像公办学校那样要受学区的限制,他们都是通过全市的“小升初”考试择优录取学生,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口皆碑,哪怕最差的一所,也要比83中强十倍百倍。 以前民办学校六七十人的“大班”比比皆是,一个学校的一个年级动辄能招十个二十个班,可这样的掐尖择优毕竟与《九年义务教育法》相悖,摇号新政实施后,许多学生按户籍被挤压到学区内的公办学校,83中的生源当然要比往年多很多。 李思萌被班主任蔺爱菡安排在了第一排靠近教室门的座位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她想重点观察这个学生的情况。有着100年历史的新苗小学是一所响当当的名校,是紫华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中不折不扣的第一梯队。李思萌之所以能上到新苗小学,还多亏广泰家属院在新苗小学学区以内,学校必须为学区“幼升小”的学生留下一定的名额。可是想上这所小学的人太多,名额又有限,所以就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学区内的学生有资格参加入学考试,李思萌恰恰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而今,她所上的学校从山顶跌落谷底,这种落差学生感觉不到,可干了大半辈子教育的蔺爱菡心里是清楚的。她关注李思萌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的儿子也曾在新苗小学上过学,儿子在那里接受了6年的优质教育后考进了师大附中,中考又考进了这所学校的高中部,直至走进985大学。新苗小学是她儿子启蒙的地方,蔺爱菡对这里情有独钟,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她特别留意李思萌。 自从去年小升初摇号的风声传开后,83中学区的许多家长都把孩子户口迁走了。这次,83中真正招来的新生依然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里几乎成了新市民子弟学校,学生只需要开一份租房证明和居住证就能入学。 初一(2)班45人的编制最终招到了34名学生,这跟往年相比简直是突飞猛进。去年的初一新生里,有的班级只坐着十几个学生,而花名册上的数字却远远大于这些,那些只出现在花名册上的学生根本就没在83中上过一天课,他们都去外校借读了,只是在这里空挂学籍。同学们刚来到新学校或多或少有些拘谨,李思萌第一天上学几乎没说过话,谁也不知道她有口吃的毛病。 奶奶不回老家了,专门留下来管孙女。早上送李思萌去学校,上午放学前把饭菜备好,一路小跑来到校门口接她,回来后做饭吃饭再送她去学校,下午又会在校门口等着她放学。 第一天上学是快乐的。老师让大家相互介绍,给同学们安排座位。最让李思萌庆幸的是,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只是微微哽噎了一下,并没有结巴。 放学路上,李思萌把学校里的见闻一一讲给奶奶听,虽然一着急,气流会在喉咙打绊子,但奶奶浑浊而坚定的目光却给了她信心,她把想说的话慢慢也都说了出来。在新苗学校养成的学习习惯,让李思萌很清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奶奶拿出一大把蔬菜坐在沙发上一边择拣,一边摆开要跟她聊天的架式,可李思萌却指着钟表说:“奶奶,我不能再说话了,老师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该做作业了。” “你这孩子才上了一天学,说话就一套一套的。听不懂!”奶奶满不在乎地笑着说。 “这话是新苗小学语,语文老师,教……教的。”李思萌说。 奶奶拿着芹菜摆摆手:“切!一瓶不响,半瓶哐当。我看你就是‘狗尿到碑子上湿(识)了几个字’。你们书娃娃说的话就是有学问,我这个老婆子听—不—懂!” “啥?狗尿?”奶奶的方言俗语让李思萌一头雾水。 “啥?啥往南飞了……哈哈。” “奶奶,我是说我该写,写作业了。不光要写今,今天的作业,新苗小学的老师那时……还要求我们,每,每天都要预习新课,老师说……只,只有预习加学习,再……加复习,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奶奶看着孙女较真的样子,不由得又笑了起来。“对,你说得对。湿水弹棉花——没得弹(谈)!” “啥?” “啥!就是说棉花湿了就没法弹了。”芹菜再次在奶奶手里摆动了起来,“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