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洛宫春秋》(1 / 2)
如今的孔子称得上名满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德行,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学问,无数人尊称为子。
只不过他的王道实在是不符合列国君主称霸的心意,但他广收门徒,又有教无类,所以门徒之中颇多俊秀之才在列国任职,尤其是吴侯庆忌也算是他的门徒之一,这让他在天下之间颇有声望。
相比较起孔子如此积极的入世,老子就颇有一种天塌不惊的从容,愿意学的按时听道,不愿意学的也不强求。
孔子在洛国学宫多年,尤其是老子渐渐隐退,他就一直担任学宫祭酒,算是深受洛氏恩惠。
见到孔子来了,洛辞强行起身行礼道:“仲尼公,孤有一事相求,所以劳烦太子将您请来。”
孔子连忙回礼道:“国君言重,这些年多亏您的照顾,才有门徒的兴盛,有何事您且说吧。”
洛辞仿佛回忆着什么,缓缓道:“您知道洛氏的典籍之中有一书,名为《洛宫春秋》,是先祖明公所做。”
孔子有些激动起来,他最推崇的圣人是素王,素王所著典籍精妙而博大,但是非常繁杂,他学习最多的反而是洛明公洛休。
洛休所作的《洛语》在学宫之中、天下之间传播的很广,但是《洛宫春秋》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的有名。
但是孔子对这部书极为推崇,其中微言大义,字字褒贬,每每读起都让他如痴如醉。
“《洛宫春秋》记述了从武王到懿王薨之间,两百多年的洛国历史。
其中以洛国的视角记述了整个邦周的大事,书中微言大义,句句蕴含褒贬之意,但又能如实记史。
洛国公室称之为‘春秋笔法’!
不论是作这部经典,还是读这部经典,都需要极高的学术修养。
仲尼公,这部经典的价值极高,先祖编纂之时,字字斟酌,但反而大义隐晦,这些年洛氏子弟不断对此书阐述,每每十余字便能著出一篇雄文。”
对于洛辞所言,孔子深以为然,以他的智慧才能,读这部书也要细细读来,才能感受到明公隐藏在其中的深意。
洛辞说到这里,孔子以为洛辞是希望他能做一部《洛宫春秋集注》来阐释其中的道理,降低这部书的阅读门槛,让天下更多的人注视到这本书,这也正是他想要做的。
只听洛辞叹道:“懿王之后,僖王即位,那段历史太过晦暗,先祖也曾经因为此事……
先祖明公不愿意作之后的史册,但青史昭昭,这是诸夏流传后世的宝藏,现在距离僖王也已经两百多年了,该是重启这一段史实的修编。
先祖明公薨后,洛氏子孙不肖,再也没有出现过他老人家那样的天纵之才,只能为《洛宫春秋》作阐释,想要新编纂那样的巨著却是有心无力。
仲尼公您是精擅王道周礼的圣人,孤曾经见您作过的经典,其中意味深长,想必可以作这两百多年史书的编纂。
洛氏有王室正史、列国史书基本上都不缺,随您挑选,希望能够为《洛宫春秋》作续。
先祖所做便称为《洛宫春秋·执政》,您所编写的便称之为《洛宫春秋·尊王》,两篇合一,教导后人,这是孤所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
这种按照已经具有的历史,重新编纂,还要用一两个字对某一件事表达态度,如果是一两件事还好,但整整两百多年的历史都要一以贯之,这对编写者的能力考验是极高的。
洛国公室一直都希望能作出一部不逊色于先祖的经典,毕竟续写的太差,甚至会影响到先祖的风评。
于是一直等到了孔子这位精擅王道周礼、学术修养还极高的圣人出世,这部书的编纂终于可以开始启动。
洛辞竟然试图让他来续写《洛宫春秋》!
以孔子如此淡然的心智都有些发愣,他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件事,洛国公室竟然会将此事交付到他的手中!
著史是一项荣耀且尊贵的权力!
笔刀之下,千秋功过,尽在掌中。
孔子本来就想要仿照《洛宫春秋》,以洛国的史书为蓝本,对僖王践踏宗法以来的邦周历史进行一遍梳理,表达自己对如今这个纷乱世道的评判。
但一直以来都不知道要如何开口,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一个不慎,甚至会影响到洛明公的声誉。
但是现在洛辞直接从洛国官方将这个权力交给他,这是极高的信任。
孔子很是感动的说道:“洛侯,丘承蒙您的信任,在洛国学宫之中担任祭酒。
现在还愿意将《洛宫春秋》的编纂交到丘的手中,这是何等的信任呢?
这是素王所建立的国家,丘愿意以素王的名义起誓,您放心,丘定竭尽全力,不负您的托付,不会为明公前作蒙羞。
待续作完成,便召集弟子,将《洛宫春秋集注》昭明天下!”
洛辞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容,有《洛语》和《洛宫春秋》这两个大杀器,还有孔子这个最擅长教学生的圣人为学说传道。
日后等到乱世结束,便能将这两门学说传遍天下,甚至登入高堂之上,到那时洛氏的重新起势之路定然顺畅。
而且,老祖宗应该会喜欢这种学说的风行吧?
洛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