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沈阳鹤唳(1 / 2)
阳春三月天,万物复苏,嫩绿像野火一般在辽东大地迅速蔓延。
矮草拱破了褐色的地皮,浑河两岸的芦苇也都抽出了绿色的嫩芽,在春风里摇曳。
沈阳城外,却如同死地,仿佛这里依旧寒冬,浑河两岸的植物也在这一段仿佛没被一只大手抹去。
方圆十数里,荒无人烟,只有零星的明军骑卒在不断游荡,警惕地望向四方。
唯有沈阳城东有一棵歪脖老柳树,树下正站着赵率教,手中是一个藤条编的大筐。
筐内是嫩绿的柳树新芽,老柳树上正趴着一人,不断捋下新芽,装进腰上挎着的布袋子。
“我说总兵大人,差不多了吧,捋秃了,这树不就死了。”
“率教,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柳树芽子是能长好几茬的,这食物可不能糟蹋了。”
毛文龙一手扶树,一手取下装满的布袋子,扔给了赵率教。
“那你让手下人做便是,何苦自己爬到树上。”
“你可知登高望远?”
“那总兵大人可看见什么了?”
赵率教将布袋子里的柳树芽子倒进筐里,又把布袋子扔给了树上的毛文龙。
“看见鲜血的味道了。”毛文龙看向东方红彤彤的太阳,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总兵大人果然奇特,眼睛还能看见味道。”
“咦?”
毛文龙眼神微眯,东边好像还真有动静,便直接跳下了树,翻身上马。
“你,把这些芽子带回城里去。”
毛文龙随便指了一个士卒,便扬起马鞭,马儿吃痛,朝东方疾驰。
“总兵这是去何地?”
“巡视。”
“等等我。”
赵率教在一旁人的帮助下也上了马,他的马上功夫显然比毛文龙差了不少。
几十名骑卒跟在两人身后,在这光秃秃的黑土地上荡起不少灰尘。
“吁~”
毛文龙勒紧缰绳,他面前正有十几个布衣百姓与明军士卒在一起。
“末将见过总兵。”领头的小旗官冲毛文龙抱拳,眼中闪过一丝惊慌。
“发生何事了?”
“回总兵,我等正在护送这些百姓进城。”小旗官回话显然没了底气。
“你是斥候?”
“末将正是。”
“那你可知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坚壁清野,扫除沈阳城方圆二十里一切活物。”
“那你现在又在干什么?”毛文龙语气冰冷,看也不看那群跪在地上求饶的百姓。
“总兵老爷,求你让我们进城吧,我等孤儿寡母,都不是坏人。”
为首的是一个老头儿,其身后男女老少都有,甚至还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此时正在哇哇大哭。
“大人,这些人看着不像坏人,末将实在不忍心扬起屠刀。”
小旗官还是想给这些人求情,却被毛文龙一马鞭抽在了背上。
“听你口音是浙江人?戚少保的家训你就是这么传承的?”
“末将不敢。”见毛文龙提起戚继光的名讳,这小旗官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那为何还不动手!”
“文龙兄,这年老体衰的人怕是没什么危害吧。”
赶上来的赵率教看到哇哇大哭的婴儿,难免起了恻隐之心,也出声劝到。
“十日前,本官已经下令,七日内让方圆十里内百姓要么进城,要么远离,这七日还不够么?”
“唉。”
赵率教叹了口气,扭头不再看已经扬起刀的士卒,实在是这十日来,沈阳城内抓到的奸细已经数不过来了。
“毛文龙,你如此对我辽人,就不怕寒了辽人的心么!”
那领头的老人见家人被屠,指着毛文龙大骂,毛文龙只是冷眼观望,一言不发。
那小旗官举起佩刀,一刀削去了这老人的头颅,鲜血撒了一地。
“搜。”
一众斥候在死去的尸体上一顿摸索,终于在一个妇人的贴身衣襟内,摸出了要给城中某个人的信。
“父汗将至,金石为开。”
“请总兵大人责罚。”小旗官看到这信,羞愧地低下头颅。
“责罚你还是找陈总兵领吧,毕竟他才是援辽总兵,你们这些浙兵也归他管。”
毛文龙说完便调转马头,带着一群人在沈阳周围巡视后,急匆匆返回了沈阳城。
走到城门时,城头挂了上百颗头颅,在风吹动下,互相撞击。
远远望去,犹如黄泉路上的鬼门关。
门内甚至有高台,正有刽子手举起大刀砍向被绑了的人,每颗头颅都变成了城头上的新客。
毛文龙一路返回了总兵府,跳下马后,将马鞭塞进了腰间皮带,转头看向赵率教。
“率教,如今对守沈阳一月可还有信心?”
“陛下旨意,自然万死不辞。”
“你也动摇了?”
“两位是不是多虑了,熊经略可派了十路总兵随时待命,连老夫都被拍过来了。”
在此地等候的辽东巡抚袁应泰走了出来,熊廷弼怕城池有闪失,把他给弄了过来。
本来巡抚品级多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