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德国人生产的锅可以用100年(1 / 2)

加入书签

两年前,从发小洋机枪那里,我第一次听到“工匠精神”这个单词,今天参观中,我又听到海子妹夫提起,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和重视。

汇报给明先生后,天宇组织了包括总部正、副总经理、海子总工、“海子实验室”以及各事业部和子公司、生产厂各级领导、生产部、技术部负责人及骨干参加的“工匠精神”研讨会。

地点在东海江东香格里拉大酒店,时间是星期六上午。

由于天宇高科业务发展太快,我们高层开会或者全公司经理以上人员的培训,只能改到星期六或星期天,公司还特意规定时间最多半天。

就算股份多的高层,也需要劳逸结合,有足够的的时间放松自己一周来的紧张和辛劳。

担任主讲的是海子、汉娜、铁心侠和关孟飞。

哥们把清岗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刘大海、阳世诚和刘永亮也叫来了。

上午九点,会议开始。

“各位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应刘总工的要求,特地举行这个工匠精神研讨会,时间为3个小时。两小时讲课后,是一个小时的探讨和消化时间,希望大家认真听课,踊跃发言,为我们天宇高科的发展献计献策,让我们的公司走向新的辉煌!”明先生高屋建瓴。

掌声过后,我作为主持人发言:“外国优秀理论必须和我们C国实践相结合,才能青出于蓝!在很多人心里,“德国制造”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但是,德国制造究竟是怎么实现的高品质,普通人不知道,业界关注得也不够。这么多年来,我们C国企业一直是忙着学美国、学日本,真正学德国的企业很少,这是有问题的。

C国制造想要实现持续的产业升级,往产业链的最高层攀爬,德国制造就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我们必须把它研究透了。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都在学习德国制造。因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除德国外的主要西方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制造业空心化,或者叫“去工业化”。最典型的就是美国。

二战结束后的二三十年中,“美国制造”曾经横扫天下,但是后来,制造业被逐渐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美国的工业渐渐凋敝,成为如今著名的“锈带”。

“锈带”的工人阶层从富有的中产阶级跌落到社会底层,生活看不到希望,陷入失业、酗酒、吸毒的泥潭,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欧洲,情况也差不多。在这一波全球化过程中,德国制造不但没有受到低成本国家的冲击,反而抓住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实力。比如在21世纪的头十年,德国对C国的出口就猛增了700%。

那么,德国制造究竟是怎么保持自己竞争优势的?高工资、高福利的德国工人,怎么就不怕被亚洲同行抢走饭碗呢?我们C国智造的短板究竟在哪里呢?

今天,科学家、总工、车间主任和工程部经理,他们将站在不同角度为我们解答,大家欢迎!”

掌声过后,海子尊敬地说女士优先,于是,汉娜阐幽明微:“要说德国,这个话题很大,要不,我们先从离你最近的小事谈起。谁的家里能不吃饭?谁的家里没有吃饭的锅?

可德国人生产的锅可以用100年!这就是德国制造的奇迹。德国的锅具,盖上去个个严丝合缝,说三分钟开锅就三分钟,能为你省下不少煤气费,电费。

还有,宝宝食品不加添加剂,一切奶粉被列为药品监管。所有巧克力都被规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为原料加工生产;所有保健护肤品牌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实验室和植物种植园,以保证取材于天然有机品。

日化要环保,大多数采用了生物降解技能,也就是靠微生物分化其间的化学成分,来将化学对人体的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

一直以来,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样板,然而德国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这就是“莱茵模式”。

事实证明,在全球化浪潮下,“莱茵模式”比“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更能应对去工业化的挑战。

德国99.6%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员工不超过500人,年销售额不超过5000万欧元。可以说,德国经济主体是中小企业,而非跨国大公司。德国企业规模小,“小而美”,年龄大,家族经营,位置偏远。

“隐形冠军”这个词,是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1986年首次提出的。

它是指这样一拨企业:销售额不超过50亿欧元,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品牌位于世界前三名,或者是所在洲的领先生产商,所以是“冠军”;同时,这些企业又非常低调,公众基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所以是“隐形”的。

西蒙在全球找到了2734家这样的“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德国占了将近一半,有1307家,并且大部分是制造业;而美国几乎是德国的零头,只有366家。

这些德国的隐形冠军有多牛呢?首先,它们在某个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