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未来可期(1 / 2)

加入书签

李沐一愣:“上面注意是啥意思,我这么做一不犯法二不违纪,都是按照中央改革开放政策来的,南方不就这么搞的吗。” 李文学脸上露出些许无奈:“这是东北不是南方,中央政策落实到地方,还是要考虑地方上的实际情况,领导站得高看得远,考虑的不是咱们一个药厂,而是考量整个吉春的国企改革方向,你就按我说的做就行了,也不用有啥顾虑。” 李沐低着头不说话,上面对药厂的改革有意见?自己也没干啥离经叛道的事啊?而且药厂的改革才刚开始,又没改得翻天动地,难道市里对国企改革已经有了更好的办法? 药厂是国家的,怎么改当然是市里说了算,只要对企业有利,能让全厂职工过上好日子,不管怎么改李沐都举双手赞成。 李文学见李沐不说话,知道他心里有疙瘩,也不知道咋劝李沐,对于宋建民说的话李文学自己都想不通,明明是利好药厂的事,为啥上级会有意见? 坐了一会儿李沐借口下车间,下楼去了初加车间,现在鹿茸血酒的原料基本用完了,订单都集中到了初加车间,除了自动化水平高的熬制车间人少,选料清洗和粉碎车间到处都是干活的工人。 李沐将这几个车间合成了一个初加工车间,都是处理中药的前段,所以一部分其他车间的闲置工人,也补充到了这里。 化验室对熬出来的药液是一锅一化验,最后添加的东西是李沐自己搞的,一大罐子只放一点,都是用量杯计量的。 见李沐进来工人们纷纷打招呼,这两个大车间的工人都比闲着的挣得多,一个月多出二十多块,所以这些人虽然累,但都很知足。 “药材必须精选洗净,咱们原液的质量一定要保证,三宝酒是做出口的。” 车间主任跑过来说道:“放心吧厂长,我和副主任每天都跟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机器和传送带每天清洗,淘汰的药材也都销毁,都是按你的要求做的。” 李沐边点头边一步步查看,果然每一步工人都做得很规范,这让李沐很欣慰。 药厂除了这两个车间的工人,加上分流种植园的,剩下闲着的人并不多,一线工人不到一百人,还有就是后勤人员,这块数量却也达到了上百人。 李沐最诟病正是后勤和机关的人,你一个药厂养那么多闲人干啥?这些人几乎都是通过关系来的,没事干张家长李家短的传闲话,在厂子里就是混,还跟一线工人比待遇比工资。 夏天车间里热,李沐在两个车间内放了汽水罐,结果几乎全场的工人都拿着暖壶进来打,其中就有很多后勤人员。 最后李沐一生气把汽水罐撤了,每个月给干活的工人发五斤白糖,结果这件事让后勤的人很生气,都告到了局里,最后还是李文学把事儿压了下去,但白糖只给了一个月就停了。 往局里告的人是谁李文学知道,但他却没告诉李沐,只是说以后办事多用点脑子。 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这也就是宋建民批评李沐政治觉悟低,无端树敌的原因。 对此李沐也反思过自己,并没觉得自己办事过激,明明都已经打碎了大锅饭,怎么药厂的大锅饭还吃的这么香? 不干活儿的是没意见了,那对干活的就公平么?所以这两个车间的补助费,李沐顶着压力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不管咋样,看着满厂子的大红标语,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李沐觉得自己受点委屈都无所谓,现在药厂大有改观,工人的思想也开始转变了,这都是好的开始。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李沐从书包里拿出本医书,不禁想起了王所长让他读研的事,他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入仕,倒更适合搞研究,可现在似乎有股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应该就是对宏源药厂,对厂里工人的一种责任,让他无从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王所长说的中药注射针剂,以国内目前的技术无论是研发和生产都有困难,首先就是中药提纯技术不过关,现在的提纯技术用于口服没问题,但生产注射针剂很难达标,李沐翻看了几个古方,又衡量了一下目前可用的设备,果断地打了退堂鼓。 吉春医大实验室内的设备国内已经是一流的了,可即便是郭宝昌教授也很少碰中药针剂,只是研究复方汤剂和颗粒,他何必要给自己找麻烦?更何况针剂的临床试验时间更长。 不过中药治疗中风溶栓的古方子倒是不少,他看了几个用药类似的古方后,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仅凭一个白虎人参汤,每年的专利费杯水车薪,可若再申请几个治疗药专利,他自己建厂的目标就更近了,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丁贺锦上添花完全没问题,但他不想过分依靠丁贺,毕竟她自己的一摊子就够操心的了。 电话打给刘总,刘总很意外:“你小子真是大忙人啊,四处找你都找不到,最近忙啥呢。” 李沐苦笑一下:“我又在大砬子包了三十垧地种了桔梗,药厂现在很困难,我得提前弄块地,给工人找点出路,我听王所长说了你的建议,不过国内的技术和设备,研发可注射的中药提取物很困难,你咋忽然有这个想法。” 刘总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现在的卒中患者用的都是西药,伤肝伤肾的副作用,甚至大于卒中本身的伤害,那根本就不是治病,等于添病。 可口服药的吸收性差,显效慢,你也知道,急性卒中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就那么几个小时,一旦形成陈旧性病灶就很难恢复,所以医学会就把这个课题交给我们天益堂。 我们也研究一段时间,但效果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