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改革(1 / 2)
第二天一早,李沐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骑着破永久上班了,厂子里的工人都知道,这是李师傅接班的儿子,看着这么年轻干净的小伙子去了前处理车间,有些师傅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怜悯。
中药厂没人愿意去前处理车间,又脏又累粉尘还大,大夏天都得穿得严严实实的,你不知道哪种药会让你身上过敏。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李沐可不是进车间混日子,而是实打实地冲在了第一线,处理车间的每道工序他都去干,一干就是半个月,没有喊过一声累。
直到李文学派人来喊他,车间里的工人才知道,原来新来的傻小子居然还是农大的大学生。
李文学正在办公室里转圈呢,昨晚医大的周教授给他打电话,问他李沐在药厂干得咋样,他这才知道,李沐居然是周教授的得意门生,现在又是特研所最年轻的研究员,他居然让这样的人才去了前处理车间……
一见李沐进来,李文学一把拉住他,直接按到了沙发上,又是递烟又是倒水的,弄得李沐直发毛。
“厂长我做啥错事了?你不会要开除我吧?”
李文学哈哈大笑:“你小子可真行啊,一个医大的高材生,农大的特研技术骨干,居然跑到这小小的中药厂当工人,要不是郭教授问我,我都不知道这回事。”
李沐这才松了口气:“你吓死我了厂长,我就是搞中医药研究的,进中药厂上班不是正合适?能亲自到一线学习中药制作的方法,对改良中药产业技术,有实质性的帮助。”
李文学频频点头:“这大学生说话就是不一样啊,有理有据,可你务实我也不能真拿你当工人用,我想把你分到化验室,或者是技术科,你自己选。”
李沐立刻明白了厂长的意思,化验室是分析中药数据的关键,也是中药研发的实验室,去那里可以专心搞研发。
技术科则是全场技术革新的领头部门,中药厂目前技术落后产能低才是关键,这可关系到药厂能否存活,比搞研究还急。
李沐想了想:“这样可以吗厂长,我想每个车间都去蹲点,半个月后我再根据厂里实际情况给你写份报告,你到时候再考虑我何时那个岗位。”
李文学连连低头,李沐对他来说是捡到宝了,李沐说啥他都满口答应,他很期待半个月后,李沐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第二天李沐依旧穿着破工作服,在前处理车间四处晃荡,还拿个皮尺到处量,边量边记录,转了一天,第二天去了饮片车间。
从最开始的药材处理,到切片,熬制提取,丸药,颗粒剂,胶囊剂等多个车间走下来,半个月李沐都觉得很紧张。
因为这期间他频繁去医大和特研所,调取国内最先进的制药工艺和设备的资料,比对中药厂的现状,得出的结论就是中药厂早就该黄了,现在还生产简直是浪费国家的资源。
当他把厚厚一沓纸放在李文学桌上的时候,李文学并没马上看,而是一脸无奈地看着李沐。
“失望了是吗?你看到的就是咱们厂的实际情况,咱们厂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以前是计划经济,我们是按上级的计划生产,不用考虑销路,也就不在乎技术革新和技术人员的培养,这一向市场经济转变,厂子立刻就感受到了压力。
咱们是建国后第一批国营药厂,退休职工多,负担重,现在没有拳头产品,厂子完全是负债状态,开支都得靠市财政给点,这么下去厂子就垮了。
我眼看就退休了,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么大个厂子毁在我手里,李沐你脑子灵还懂技术,想办法救救药厂,厂子还养活着一大帮人呢。”
李沐叹了口气:“李厂长,我妈就在药厂干了一辈子,对药厂的感情就不用说了,我就是因为我妈才来药厂工作的,所以自然会全力以赴。
不过中药厂的问题很多,不是光更新设备的问题,咱们的产品问题也很大,所以得仔细研究,不管干啥都需要钱,厂子里没有钱,市里能给扶持吗?”
李文学犹豫了一下,拿着报告说道:“我先看看报告,然后去找二轻局领导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市里立项。”
这种事急不得,李沐转身离开厂长室,又回了车间。
等了一周,李文学终于笑呵呵地把李沐叫到了厂长室。
卫生局将材料报到了市里,市里同意中药厂的整改要求,李文学还将李沐提拔成了技术科科长,局里已经批了。
李沐的想法是分两步走,一是去南方进设备,中药厂需要更新的设备很多,粉尘净化设备,中药蒸煮的自动化,还有提纯设备也老化严重,这都要钱。
另外针对东北的资源优势,李沐准备开发东北三宝药酒和鹿茸产品,这些东西在南方市场很好,丁贺的八仙洞品牌正在预热,要是把成型的产品退出去,李沐等于少了销售环节,能节省大量的资金。
要做三宝酒,就要进灌装设备,衡量了一下资金情况,粉尘清洁设备暂时上不了,厂里决定先投产产品,李沐带着图纸和介绍信,坐上了南下的列车。
跟李沐一起出差的,还有个财务科的老张,老张没去过南方,火车一过长江,看着不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