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俗话说的好,想要富先修路(1 / 2)

加入书签

封王不是一件小事。

尤其是封异姓王!

首先的,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问题,既然成了王爷,起码要有封地吧?

放在哪一块地方,都是有讲究的。

王爵总共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亲王,一种是郡王。

也有称之为‘一字王’和‘二字王’的。

很显然,‘一字王’要远比‘二字王’尊贵得多。

就像李二的亲儿子们。

李泰是越王,李恪是蜀王。

这些封号,都是古代国度的字号。

意味着,他们的封地在古越之地,或是在古蜀之地。

而郡王的封地,就要小上很多了。

譬如李孝恭的河间郡王,李道宗的江夏郡王。

当然,他们在王爵之中,并不是最靠下的。

抛开军权不看,还有一种王爵属于虚衔。

大唐并没有虚衔的王爵和公爵。

倒是有不少虚衔的侯爵。

譬如忠勇侯、镇海侯之类的称呼。

没有封地,只不过是个象征罢了。

宗室们是必定会有封地的。

虽说分封制早已土崩瓦解,但也是皇族血脉至高无上的代表。

他们拥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权力,同样也可以截留一部分当地的赋税。

这就导致,在王爵的封号上,皇族内部、宗正寺,以及三省,都极其的谨慎。

说到底,无非就是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把他们吓坏了。

地方权力太大,必定会导致中央的衰落。

而想要给异姓王,厘定封号,更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

整个唐朝前期,唯一得到善终的异姓王,就是程咬金。

这还是在他死后,才给的王爵。

明明叫‘鲁王’,非要加上一个‘长寿’的前缀。

意思很明显。

异姓王是能给死人,而且不能代代相传!

这也是李承乾在草拟圣旨之时,总是心惊肉跳的原因。

若是开了封异姓王的先河,皇族内部能不反对?

哪怕李二足够强势,镇得皇族上下毫无话说,可又该将柳白的封地,安置在哪?

若是只给个虚衔,这个王爵封得,又有什么意义?

联想起,柳白马上就要去江南。

而江南又属古越之地。

难不成,是越王?

李承乾给李泰,默哀了一瞬间。

重新接过盖上玉玺的圣旨,李承乾回头看了柳白一眼,沉重的心情,莫名好了很多。

柳白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仿佛在他身边,一切慌乱都可以消失。

李承乾将圣旨,小心的卷起来。

李二淡淡的说道:“且先交给三省审议,若房乔等人无异议,便当众宣旨!”

“儿臣领命!”

李承乾躬身退下去。

临走之前,又看了柳白一眼。

似乎,是想从他那里,得到某种回应。

可让他失望的是,柳白没有看他。

三人明显还有悄悄话要说。

李承乾微微一叹,关上了万春殿的大门。

...

李白所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并非是空穴来风。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少不入川,老不入蜀’,也在说明,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出蜀入蜀,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八百里横山,阻断了一切。

想要过去,除了走陈仓之外,只能冒险攀爬那条,令人望之生畏的栈道!

俗话说的好,想要富先修路。

早就成了蜀地土皇帝的两位年轻亲王,决定弯道超车。

修水路!

不过,修水路的工程量同样庞大。

从都江堰开始,一路向东,与大运河勾连,或许要耗费很多人一生的心血。

细细算来,两位亲王在蜀中,已经逗留一年之久了...

小白胖子在这一年的辛苦之中,已经变成了黑猴。

拥有‘厨王’之称的蜀地之主,也习惯了吃糠咽菜。

天天围着河道转悠,一待就是几个月,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益州城的蜀王府,已经限制了半年多。

为了考察地形,李泰和李祐,在牛进达的保护下,来到了渝州的巴县。

站在一座仞山之上,依稀可以看见,在云雾之间,有一座寂寥的古城,若隐若现。

两人的不远处,就是一座破旧的古庙。

他们才在古庙之中,祭拜过先哲。

这里,曾经有一个名震天下的名字。

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恪刻意用长调,念出了这首诗。

引得一旁的牛进达,拽耳挠腮。

被李恪牵着的范秀秀,满脸崇慕。

唯独李泰...一脸的鄙视。

“柳大哥的诗,被你念出来,透着一股子恶心的劲...”

李泰倒是不知道,这首诗,同样是他柳大哥剽窃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